社会责任是企业家的长久之功 ——记首届“张謇式”优秀企业家陈锦石 / 周至硕517
来源:海门市张謇研究会网址:http://zhangjianyanjiu.com 社会责任是企业家的长久之功 ——记首届“张謇式”优秀企业家陈锦石 □ 周至硕 2019年8月,海门市委、市政府决定每年组织开展“张謇式”优秀企业家评选活动,活动要经过人选推荐,初评,候选人确定及公示,网络投票,党代表、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评选,市委、市政府确定等步骤。2020年4月,海门市首届“张謇式”优秀企业家评选公布结果:中南控股集团创始人、董事局主席、法定代表人陈锦石当选。 虽然陈锦石和张謇是两个不同时代的人物,但是,他们之间有很多共同之处,陈锦石当选首届“张謇式”优秀企业家,实至名归。 历尽艰辛磨砺成才 陈锦石和张謇是同乡,两家相距不足一公里。百年以前,张謇把家乡作为他强国富民理想的实验基地,希望通过努力,示范全国。张謇的实践首先泽被乡梓,故乡百姓把他视为救苦救难的大英雄,张謇逝世十周年之际,乡亲父老和社会名流在常乐镇东首关帝庙内为他修建张公故里祠堂,介绍他的生平事迹,赞美他的道德品质,让先贤英名代代传扬。陈锦石和乡亲们一样,从小受到张謇文化熏陶,在张謇精神鼓舞下成长。 一百多年以来,张謇故乡常乐镇流传着“三担翻身常乐兴”的故事,三担之中,有一担是张家的糖担,张謇父亲张彭年,年轻时耕种几亩薄地之余,挑着糖担绕乡叫卖,辛苦经营,致力培养儿子读书明理,成才出息。但因张家世代为农,满门白丁,按照清代科举制度,张謇没有直接报名参加考试的资格,在问业老师(宋璞斋)的误导下,冒籍报考,结果引发历时五年的风波,受尽屈辱,在友人和恩师的帮助下才改籍归宗。为了功名正途,出身贫寒的张謇历经26年的科举考试,屡次参考,屡次落榜,到了42岁才金榜题名。考中状元后,中日甲午战争爆发,中国战败,被迫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张謇欲以实业救国,教育兴国,着手创办大生纱厂和通州师范时,常遭冷遇,看人白眼,困难重重……张謇“以强毅之力行其志”,终于走出困境,创立大生集团,践行地方自治,使南通一县示范全国。 陈锦石窘迫的家庭背景和艰辛的创业之路与张謇十分相似。1962年10月,陈锦石出生在海门常乐乡中南村,家中排行第三,两岁时,父亲因家庭琐事出走,一去不归,此后跟着母亲在饥寒中煎熬度日,童年受尽冷落。13岁时,开始跟村里人学习箍木桶、编竹篮、做锅盖,因为挣不到钱而放弃,就靠拾麦穗、玉米、山芋,到河里捞鱼摸蟹过日子。初中毕业时锦石15岁,想去拜师学艺,没人肯教,就去做杂工。17岁时,有个姓薛的师傅慧眼识人,带他学泥瓦工。一年后羽翼渐丰,他决定去外地闯荡。大庆,是他施展才能的第一个舞台。这是1980年,18岁的陈锦石成为大庆工地的一个泥瓦工。二年后当上了小组长。四年后做了排长。五年后成为建筑工地的骨干,调到南京负责一个项目,他以60天的时间,完成一幢楼的建设,被称作“拼命三郎”。 1986年,陈锦石作为施工员,独立管理一个工程,逐渐形成了善于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随着社会阅历的逐渐丰富,他决定独立开创一片天地。 壮大企业回馈社会 1988年,26岁的锦石东拼西凑5000元,带领28个农民工,奔赴山东东营胜利油田,首次接手计算机中心厂房墙面抹灰,屋面保温隔热抹平工程。接着开赴东营八分场,开挖基础土方。然后承接江苏雎宁第一分公司承建的一幢教学楼外墙马赛克工程。以后转战河口的外墙装饰,烟囱基础……一路马不停蹄,攻营克寨,靠做清包工,艰难创业。 也就是这一事陈锦石成立了中南集团,在山东潍坊设立自己的公司。为了提升竞争力,中南公司每月邀请专家上门授课二天。他说:“抓住了机遇,还得从改变自身开始,努力学习,充实自已,提高自己。”从此,这个团队的领导者和全体员工的专业素养在学习和实践中不断提高。 通过几年努力,中南集团的经营管理逐步走上正轨,专业化水平全面提高。1992年3月,陈锦石接到了第一个总承包工程:7600平方米的东营农工商办公楼,从此,中南集团工程队实现了做清包到总承包的飞跃。1993年10月,陈锦石在威海职工大会上明确提出制度化建设和规范化管理。1994年3月,公司首次从大专院校引进应届毕业生,打破单一的人才配置模式,优化人员结构。从此,他创立的这支建筑队伍凤凰涅槃,浴火重生。 1997年,陈锦石把公司迁回家乡常乐镇,建立南通市中南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2000年,国内实行住房制度改革,陈锦石看准时机,力排众议,拿出1000万元投身房地产市场,占据一席之地。功夫不负有心人,之后,多个重大项目相继获得成功。这一年,陈锦石被授予全国五一劳动奖章。 2009年7月,中南集团成功收购大连金牛并进行重组为“中南建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成为海门第一家上市企业。集团下设中南置地、中南建筑、中南土木、中南资本、中南金融、中南工业、中南建投等七大产业板块。从此,中南集团步入光辉灿烂的征程。 如今,中南集团已成长为中国知名企业,2019年综合营收2821亿元,下有中南建设和磐石新能两家上市公司,形成“4+1”业务布局——中南置地、中南建筑、中南高科、中南实业投资和中南教育。目前业务遍及全国26个省、160多个城市及澳大利亚、阿尔及利亚等海外市场,位列中国企业500强第94位,中国民营企业500强第19位,中国房地产企业16强,中国建筑企业500强第8名…… 秉承乡贤张謇“父实业,母教育”的精神,陈锦石把张謇名言“天之生人也,与草木无异,若遗留一二有用事业,与草木同生,即不与草木同腐”当作座右铭,32年来,陈锦石带领中南集团不断践行社会责任,投身公益和慈善事业,造福桑梓,回馈社会,连续多年蝉联海门纳税冠军、南通纳税大户,累计捐资近10亿元,直接解决各类就业人员达10万余人,累计为上百万人提供就业岗位。先后捐资6亿元用于家乡村镇建设、产业发展、文化开发和社会公益事业。此外,中南分别在海门市区、海门常乐镇投资了从小学、初中到高中,从幼儿园、小学、初中到高中两个“一体化学校”,为家乡教育事业作出重要贡献。在云贵川、新疆等地援建了30多所希望小学,多次荣获“中国十大慈善企业”称号。 百年以前,张謇为家乡第一所新型学校撰写的校歌中告诫学子后生道:“爱国先爱乡”,故里后人铭记于心,陈锦石事业有成之后,义无反顾,身体力行。作为出生成长在海门常乐镇的中南村人,陈锦石对家乡怀有一种深深的眷恋。为了改善村民的生活环境,中南集团投入600多万元开泯沟、筑大路,造桥梁、建公园,投入超过1亿元,对中南村统一规划、统一建设居民小区,成为全国15个新农村建设代表之一。 社会责任长久之功 张謇创办实业是从纱厂开始的,他以《易经》中“天地之大德曰生”之意取厂名“大生”,他的创业初衷就是民生,以后30年,矢志不渝。张謇自觉地肩负社会责任,义无反顾,坚持不懈,这是企业家最伟大、最高贵的品质,也是中国企业家永远需要发扬光大的品质。中南集团掌门人陈锦石是当代企业家的标杆,这些年,他身体力行,功勋卓著。近期,中南集团又投入500亿元建设张謇故里小镇。2020年3月31日,张謇故里小镇在常乐镇隆重开工,陈锦石在奠基仪式上说:“作为家乡的企业,中南集团能够投资、开发、建设、运营中南常乐张謇故里小镇,为家乡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添砖加瓦,我深感荣耀……”他介绍说,“海门张謇·故里小镇以常乐镇老街为核心,通过挖掘张謇文化,整合常乐的独特文旅资源,将两百亩的核心景区打造成为张謇人文旅游景区,争取在一年内完成一期范区展示,两年内完成一期开业,并全面开工建设,五年内全面建成、开业开放,将4.5平方公里的海门张謇·故里小镇建设成为一个集农业、工业、商业、旅游、文化、教育为一体的示范区小镇。” 海门张謇·故里小镇以建成5A级旅游景区和清末民初风情小镇为定位,以农业文化旅游、田园度假休闲、研学教育基地、康养旅居为主要建设内容,包括乡村旅游主景区、传统村落保护、中南美丽乡村、颐生特色田园、謇里现代农业园等五个部分,目标打造成为长江以北唯一的江海水乡田园小镇、长三角最具想象力的研学主题基地、全国标杆式名人故里、农业文化旅居圣地。投资建设张謇故里小镇,是陈锦石崇敬张謇、学习张謇、弘扬张謇的一个精彩作品。陈锦石的胸怀不仅于此,2018年起,中南集团已经开始策划张謇文化研学基地,面向全国开放,面对各届人士,让人们走近张謇,认识张謇,学习张謇。 在海门市首届张謇式优秀企业家颁奖典礼上,海门市委书记陈勇高度肯定了中南集团的发展成就,赞扬董事局主席陈锦石坚持新发展理念,传承和弘扬先贤张謇实业报国精神,敢为人先,坚守实业,开拓进取,创业创新,为海门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陈书记号召全市广大企业家要以“张謇式”优秀企业家为榜样,坚定发展信心,抢抓战略机遇,奋勇攀高争先,共同推进“强富美高”新海门建设再上新台阶。 张謇故里海门市一年一评“张謇式优秀企业家”的举措,意义重大,新时代的企业家应当以张謇为榜样,身在商海,心系天下,把个人梦融入中国梦,把企业发展融入国家建设,把社会责任转化为长久之功,为中国企业家精神注入时代内涵。 (作者单位:本会)
文章分类:
当代启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