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謇佚文辑注/编辑部67
来源:海门市张謇研究会网址:http://zhangjianyanjiu.org 编者按:从本期起,我刊将连载《张謇全集》集外遗篇,竭诚为各地张謇研究专家、学者提供全新的材料。同时希望我们海门张謇研究会、历史学会的同仁们也能一起就这些篇目展开深入探讨,积极撰写研读文章,多出成果。为便于普通读者阅读,佚文稍事注释。有句读、认读、释义之不当者,敬请批评。 张謇佚文辑注 □ 本刊编辑部 《银行经营论》①序(谢霖 李澄)(1910年) 李谢二子②,求为商之学于日本数年,于兹攻究之余,出其平日获诸师友者,纂为银行丛书,都四编,曰《银行制度论》、《银行经营论》、《银行计算法》、《银行簿记法》。今持其《经营论》一编,介序于予。 予读其书,论次经营银行之法,始自构造位置,以汔执业、用人,纤悉详备,使国人知所取则,而思所以自振拔其陋,其用意可谓勤矣。 然予于此有进焉者。吾国二千年来,士大夫习于“重农抑商”之旧说。上焉者则曰“商者逐末而病,民国之蠹也,焉用学?”下焉者则曰“商操术以较锱铢,习焉久之,自能得其奥而神其用,恶有学之足云?”于是上下交相弃,而其毒则深中于人心,其害则波及于国计。近自航海交通以来,商战之烈,各思雄长一时。吾国人既身处其间,遂不得不破除其“重农抑商”之故见,恍然知商之有学,而汲汲焉求之。而一二深识之士,又知商无学,固不足以立商战之基;而商无银行,尤不足以操商战之胜。彼其心之所向既已,腾为口说而播为风气,而众人者亦遂听命而蒸为俗尚。于是,又一变其旧时垄断之陋,而银行蔚然兴焉。 今朝廷亦已颁布《银行条例》③以示规范,然而其利未见,其害已兆。比数年来新设诸银行,耗败频闻,牵动全国。而阛阓[3]中危惧之象已伏于隐微之间,譬之聚鸿毛于炉火之上而伏火其下也。然则为今日计,道在蚤知其变于未然,而谨持之,不滥使其信义,以力蕲通行之无阻而已。此则李谢二子言外之旨。而予之所顾,为日游都市者谆谆诰戒者也。傥吾国人之经营银行者,闻而知警,庶几有豫防其变而谋所以谨持者乎。是又予所引领而望⑤者已。 宣统二年孟夏,张骞(謇)。 (据原书) 注释: ①《银行经营论》,宣统三年(1911)由中国图书公司出版。 ②李谢二子,指该书作者谢霖、李澄。谢霖(1885-1969),字霖甫,江苏武进人。日本明治大学商科毕业。曾任大清银行会计、中国银行会计,交通银行总会计、中央银行总秘书,并创办正则会计事务所。后任北京大学,上海商学院、复旦大学教授和银行系主任,光华大学商学院院长等。为我国会计师制度的创始人,中国的第一位注册会计师,第一个会计师事务所的创办者。有著作30多部,其中《银行经营论》为与李澄合著者。李澄生平待考。 ③《银行条例》,光络三十年(1904)颁布大清银行条例,大清银行亦成立。大清银行即民国成立后之中国银行,享有发行纸币之特权。 ④阛阓,本义为街市、街道。此借指店铺,商业。 ⑤引领而望:指伸长脖子远远眺望,形容殷切期盼。引领,伸长脖子。 《森林学大意》序①(1916年) 人类孳生繁则宅里广,宅里广则建筑多,而材木之用亦日增。知其用之必增,而且用焉、且生焉,使生之数余于用之数者,上也;生之数用之数适相剂,次也;生之数不足用之数,则下矣。若第用而不务生,斯其为国非僿则媮②而已。 吾尝征之海关贸易册,木殖类昔之输入,岁六百二十余万。近三年加二倍焉。循是推之,十五年后,国之漏出当逾二万万。一木殖也而漏出若是,国何以国。国宁无土乎?有土则奚惮而不林周时。掌林有官焉,植林有法焉,伐林有制焉。孟子曰“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即伐木之制也。 下走前长农商,欲明林政,取造林无偿主义,订《森林法》三十二条。有保护、有提倡、有奖励,参政院亦尝议决,而政府亦尝公布矣。国之人熟视而无睹也。耻国之僿亦自病其媮,乃于南通五山植林木三十余万本,养苗木百余万本,行之七八年矣。渡江而来南通者,凭船之舷,望五山岭背亦亭亭然、蔚蔚然,有林之观焉。青岛林务局长德人③之言曰“中国不与林政耳,如其兴之,人各种一本,立成四万万矣”。有志治中国十五年后之木荒者,及今为之,犹未为晚。 凌君道扬学森林而有实行之志,其所述林学大意,于世界森林状况,言之甚详,且深知中国木荒之痛。其书足供有志森林者之参考。孟子曰: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④。是书其求艾之径也夫。辄为序之,以告国人。 民国五年十月,张謇。 (据原书) 注释: ①《森林学大意》,商务印书馆1916首版,该书阐述森林的直接和间接效益,各国林业成绩和中国森林缺乏之状况,外国人对此的评论,主要造林方法等内容。这本作为初级农校的教科书,至1930年已六次再版,1936年又两度再版,可见其影响之广。 ②非僿则媮,僿,粗鄙,媮,薄也。 ③指德国林业专家赫司,张謇在农商总长任内,曾接受其条陈,定清明节为植树节。民国三年(1914)张謇致三兄函:“昨有青岛林务局长赫司条陈,谓凡遇民国纪念日,可令国民每人种树一株,则不独千万株森林可立成,且可养成国民兴起森林之观念等语。” ④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语出《孟子·离娄上》:“今之欲王者,犹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也。苟为不畜,终身不得。”患了多年的痫疾,要求取陈年的艾草来医治。比喻要完成某项艰巨的任务,必须有充分的条件。艾,一种中草药,卷成柱形灸烤人体治病。
文章分类:
文史钩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