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謇与海门著名诗人周家禄的情谊/姜光斗333
来源:海门市张謇研究会网址:http://zhangjianyanjiu.org 张謇与海门著名诗人周家禄的情谊 姜光斗 张謇与周家禄不仅是同乡,且志趣相投,情谊深厚。张謇在宣统三年(1911)所写的《万物炊累室类稿序》中说:“光绪初叶,各行省文武大臣,能以采纳忠谠敬礼士大夫著重于海内者,在粤唯张靖达公树声,在苏唯吴武壮公长庆。……于时张公幕府则有武进何梅孙嗣焜,贺县于晦若式枚,如皋顾延卿锡爵;吴公幕府则有泰兴朱曼君铭盘,江都束畏皇纶,海门周彦昇家禄,闽县林怡庵葵及謇。……若吴公之客,则月裁三数十金耳。然同时诸人从吴公,自江宁而山东,而朝鲜,而奉天,聚处一军,以文章义理相切劘,辨难纵横,意气激发,极朋友之乐,而未尝有厌薄之思。武壮、靖达既先后殂逝,当时两幕之人,遂风流云散,各还乡里。……即忠规邃识如何梅孙,雅裁赡藻如于晦若,朗朗高趣如顾延卿,瑰奇逸宕如朱曼君,窾窾中理如束畏皇,倜傥有节如周彦昇,清通简素如林怡庵,求诸今代,亦岂易得。” 张謇在《束锦传》中也强调:“中岁以后,与张謇、顾锡爵、周家禄、范当世辈为忘年交。” 啬翁日记中记到“彦升”的名字达380多次。由此可见张謇与周家禄交往之频繁。现略引数则于下: 同治十三年(1874)正月十六日:“为彦升写‘奥簃’二字。”二月初四日“黄昏前……至院接彦升赠言,谆谆以‘谨身、慎言’为戒,相爱之忱,于此益见矣。”十一月二十七日:“为子卿题小影,与彦升畅谈竟日。” 同治十四年(1875)正月十九日:“饭后往川港。申初晤彦升,即宿其新拓所谓‘奥簃’者三更就寝。是日彦升置酒招塾师,余适逢其会也。”二十一日:“夜与彦升谈至四更寝。”二十三日:“彦升来。与翼孙丛聚少田叔处,话至三更。”二月六日:“整装就道。招少牧来话别。午刻辞亲,临行皆戚戚有恨色。内子有赠别句。……申刻抵港,晚彦升来宿舟中。”十一月十三日:“彦升未来,为之不欢。与补之谈至更深。”二十七日:“以诗稿属彦升点窜。”二十八日:“与织云、彦升论诗。”十二月五日:“往晤薰南,同彦升、馥畴、若愚酒家饮。彦升见余日记,谓多汲公赣语,非潜晦之道,心甚感之。其点定诗稿规益处尤多,余于彦升可谓得三益矣。” 光绪二年(1876)十一月二十五日:“登舟日方吐旭,开行未百步,万舟喧挤,不能移篙,乃止。仍进城,海师置酒,见程越甫遵道,海师所极赏者。席散,海师先以聘请西席见商,力荐彦升,复为余画去就,言言恳切,无微不至……” 光绪十五年(1889)八月二十三日:“知肯堂大病、敬夫病……彦升病,未终卷。一叹。 光绪三十年(1904)五月二十五日:“叔兄以余生日置酒,召朋旧饮于寿松堂。见报载常熟以二十日夜无疾而终,去十八日之别二日耳,遂成千古永诀。追维风义,岂胜怆痛!铭志之属若预言之。因念有师友风义者,至此而师尽。即二三友好,若周彦升,若顾延卿,若范肯堂,均老病支离,不复能如昔时意气。思之可痛!” 十二月五日:“生平乡里知好,唯肯堂、彦升、延卿、子璹、曼君数人。曼君逝于旅顺已十二年。彦升上年亦大病,今犹未瘳。其病状与肯堂大异。肯堂病在形质,精神全无病,故虽极重而无乱言。彦升病在神经,形质全无病,故人视之无可忧,而时时自言将死,死必无以庇子孙。延卿颓丧而嗜烟。子璹治如皋小学校粗有成绩,而不能持久。肯堂、彦升于学界皆可有协助之能力,而皆有危殆之病,故虽数十年之交,分毫不能得其助,可痛也!”九日 微寒,至三十四度(按指华氏)。闻周彦升卒,又失一老友。” 从上引日记中可以看到他们经常在一起交谈、读书、讨论诗文,甚至夜里也住在一起,出远门要亲自送行,偶尔周家禄不在场,张謇就要为此而不愉快!两人感情的深厚,于此可见一斑。 民国十一年(1922)张謇为周家禄的《寿恺堂集》写序。序叙述两人的交往说: 夫君与余为文字学问之友,综其踪迹始终离合获益之效,略可忆数焉。君长余七岁。方余弱冠始识订交时,君以文采声名踔越州乡,余苦系讼求脱皇皇吏胥之间,暇理举业以自振拔。君教授近里,戠朋唱酬,益研故籍,闳其蓄蕴,岁时接对,从论训诂,旁及比偶声律之文。此一时也。余既旅食,旅客军中,君膺修方志,从容著述,劳襟逸抱,窾以诗篇,并辔文战,败相存恤。此又一时也。渤碣之间,风云涌作,吴公招君同掌笺记,由是涉历下,道黄陲,住蓬莱,睋芝罘,方舟乎句骊,邅回于平壤。余以幕务旁皇亟肆,君才敏事理应若有余,遇感同赋,稿辄先脱,胪情托讽,豪健多君;君亦谣吟自喜,屡而无疲也。此又一时也。甲申以后,人事沦桑,一时同辈,翻飞迸散,君浮湘徂闽适鄂抵燕,书币弓旌,江甲海乙,纚属而至,未尝不壮君之游而悲君之悴也。余自吴公之殁,无意诸侯,一客汴梁,数月即去。由是展转都讲,淹逾累岁,偶玷朝籍,而官非其本怀。又奉讳遽归,遂自远于人外,感激时会而奋志农工,杂伍佣侩,开径自行,长往不顾,此数年中与君趣异,赠答不嗣,迹亦疏焉。此最后之一时也。 序中对周家禄的学术和文学成就有很高评价: 君生平刻意好文,又好为考据雠校之学,所为书若《经史诗笺字义疏证》,若《三礼字义疏证》,若《<榖梁传>通解》,若《<三国志>校勘记》,若《<晋书>校勘记》,若《海门厅图志》,若《国朝艺文备志》,若《反切古义》,若《公法通义》,若《寿恺堂诗文集》,凡百有二卷,侈矣甚夥。然意所大得,在文与诗。其所倾向,不规规摹拟古人而择于尔雅。文或屈郁纵宕而尽其恉,或妍丽博赡而振其华。至其为诗,若春条扬花,谷泉送响,风日会美,而林壑俱深,其殆有会于丝竹之音者多也。 周家禄《寿恺堂集三》也有《与张树人育才订交喜赋》: 我年二十五,长君裁七龄。赧颜为汝兄,颠倒不在形。 秋风吹敝裘,顿我长眉青。读书眼如炬,快论新发硎。 四始有妙义,古训久沉冥。安得匡鼎说, 豁若启重扃。 贱子不自量,解诗別畦町。风以国为纬,雅以世为经。 多持传笺古,决破章句荧。君见盛称许,谓如寐得醒。 古书浩烟海,助我釆芳馨。但令义完美,不厌辞畸零。 感汝用意厚,吾道免伶仃。相期为鸾凤,振彩耀明廷。 诗中写他们结交以后交谈读书心得,意气相投。周赞扬张“读书眼如炬,快论新发硎。” 对于张謇肯定周家禄研究《诗经》的成果,周非常高兴,他们要“相期为鸾凤,振彩耀明廷。” 张謇与周家禄都是诗文高手,他们屡有唱和。张謇有《江宁答周彦升(家禄)三首》: 震湍无愉鳞,疾风无绥枝。促柱无理奏,贫家无贤儿。我生廿有二,短褐沧江湄。上廑天子圣,无由皋与夔。下为一身计,臣朔常苦饥。亲寿逾五十,昆弟相怡怡。欲聚不自保,况乃他人依。橐笔出门去,惘惘何所之。
伯乐本天人,世云善相马。裹骖方作驹,局促盐车下。庸奴鞭箠之,朝朝血霪踝。相逢虞阪间,一顾泪喷洒。黄金饰连钱,青丝辔婀娜。饷以甘露刍,招以渠渠庌。腾厉敢自矜,绳尺期贴妥。岂不为人用,要是知己者。
裔裔山中云,散之随天风。渾渾蜀岷水,出峡不能同。与子三载交,匏蒉俪笙镛。虽云才不敌,玉石资错攻。今我忽不乐,泛泛南浮江。感子临别言,念子能固穷。读书上义命,岂不安蒿蓬。愿言砺明德,相厚无始终。 这三首诗写自己出身贫寒,年青虽有济世之志,却屡遭挫折,不能实现,周家禄像善于相马的伯乐一样看待他,现在要分手了,真难以割舍! 大概是周家禄先写了一首咏鹰的诗送给张謇,张写了《鹰次彦升韵》回复他: 绝塞长风动,高秋万里霜。张眸终日饱,耩臂少年狂。 失势宁能俊,拏空亦自伤。枪榆耀文彩,雉尔好飞翔。 诗中用鹰的勇猛搏击长空形象勉励周,希望他“枪榆耀文彩,雉尔好飞翔”! 同治十三年八月二十日,张謇知道周生病了,写了《寄周彦升病中》,衷心希望周家禄早日病愈,来给他编定诗稿: 未觉依人策便长,飘零玉剑黯文章。 箧中诗稿留君定,江上秋风到客凉。 已识祥金凭造化,何缘灾木尚青黄。 相思欲祓栴檀病,莫更穷愁镂肾肠。 光绪元年正月十三日张謇写了《江宁送周彦升归里》,诗中对挚友抒发了愤慨,同时“安能郁郁久居此” 的壮志: 春江毛雨河豚足,片帆话别沺山麓。 白门杨柳看欲飞,相逢共剥湖菱肥。 湖上盈盈莫愁女,石城艇子载将去。 莲花自是美人魂,当花曾与倾一尊。 往时欢笑哪可得,君苦穷愁我旅食。 燕台高高今匪今,云求奇骏千黄金。 眼中蹀躞万马比,于此不凡能有几。 君是幽燕老将才,笔阵荡决排风雷。 似我樗散不中用,故应常受龟蜒讽。 乌帽九月霜风凉,君不能留归故乡。 离恨远与江天长,乘车倘复过臣里, 为言我亦欲东耳,安能郁郁久居此。 光绪二年正月三十日的《寄怀彦升用东坡陈州别文郎逸民韵》: 春波一片碧油油,日夕江干照远愁。 坐视群山迎旧客,空令短楫汰中流。 酒钱怜女穷三百,豪气谁能隘九州。 北望长怀齐仲父,未经熏沐亦累囚。 诗中用《晋书》祖逖击楫中流的典故:“〔逖〕仍将本流徙部曲百馀家渡江,中流击楫而誓曰:‘祖逖不能清中原而复济者,有如大江!’”喻自已有志复兴国家,却难以实现。并用齐桓公重用管仲的典故,鼓励好友,要耐心等待时机。 光绪二年四月一日写有《浦口军中答彦升用前韵》,诗中有“知今六载沧江上,坐据书块未是囚。” 勉励周家禄在军幕中要努力工作。 张謇还为周家禄写了好多应用文。从这些应用文中也能看到两人的情谊。如光绪五年(1879)周家禄父亲去世时写的《周丈哀辞》: 謇与彦升别浦口之五十余日,乡试既报罢,自军中以事至江宁,得彦升书,知其尊公凶向。越二十日謇亦归,归十一月八日耳。欲少暇往吊而吾母病,病五日而剧。彦升诒书属为尊公诔词。是时依枕箦,侍汤药,灼灼然而忧,屑屑然而涕,不复能言文。然固庶几吾母一日愈,则诔终不可不作也,曾不数日而謇亦为无母之人耶!乌乎恸哉!……謇之识彦升也,以彦升庚午得优贡之明年。是时两家老人都健在,岁时过从拜堂上。又三年彦升教授里闬,謇旅食于江宁,凡游而归,归而行,彦升诒诗歌,辄风勿久客。……彦升博达,善属文,謇奉母遗命,方征文于师友而因得以请。夫彦升固尝属诔尊公者,抱无母之哀而哀人之无父,其哀也适钧,而况其为彦升之父哉!况彦升之能阐扬吾母者哉!诗有之曰:靡言不酬,靡德不报。彦升之言之德何如者,而迟迟其酬且报哉! 光绪八年(1882)写的《周彦升祖母八十母六十合寿序》中说: 周君彦升以六月由登州应举于顺天,而以九月之吉,为其祖母若母寿八十六十将届时,归而称庆,谋所以为两太夫人欢者,先诒书所旧识京朝贵人,及江南北知名能文章之士,而乞言以为寿。謇与彦升同里,又尝同学同客于庐江将军也。谓不可以无言,则谨诺。……謇阻兵间,不获奉一觞秋庆为可憾云。 民国九年(1920),张謇为周家禄儿子写的《周季諴为母七十寿征文启后附言》中说: 海门周君彦升,謇五十年前文字道义切劘之友好也。少壮之日,相与持槖簪笔托迹军中,以谋旅食。……謇于周君缟纻之好,又申之以婚姻。喜君老而赖贤佐左右,时其调护;殁而能饬治其家,不懈。 宣统元年十二月十八日,周去世后,他写的挽联是: 词章考据,兼擅其长,著书自足千秋,况有令子; 朋友婚姻,弥敦于好,问讯曾无几日,顿失斯人。 民国九年(1920)写的《梅垞绣雪槛跋》: 昔故人周彦升尝为刘字馥畴书室题此。刘以植梅少,不足当绣之云,未用也。今忆而榜我亭,花时宴坐,雪香如海,惜不见我故人,不胜怅惘耳。 周家禄也写过很多给张謇的诗,抒写了他对张謇的深情厚谊。 《除夕卧病寄束锦张育才》: 朔雪围炉夜,梅花对病夫。青山樘瘦骨,黄叶绽寒襦。 曲宴兼旬断,舂粮隔岁儲。春风烦拂拭,莫使砚田芜。
问讯梁园疾,鱼书一再賷。啼行秋后雁,阻梦夜来鸡。 自讶诗才減,人惊酒户低。更堪轰饮剧,不醉已如泥。 (《寿恺堂集五》) 周在病中惦念挚友,希望能与挚友一起饮酒,并勉励他们要勤于诗文创作,“莫使砚田芜”。 《张育才招同陈国璋孙赞清束纶会饮城南水亭》: 建安才子赋新诗,淮海文章仗主持。 画舫水波生酒气,少年衣褶对花枝。 清风倚槛山容醒,斜日登城鸟意迟。 莫上城楼还极目,郊南芳草系人思。 (《寿恺堂集五》) 称张謇等为“建安才子”,并希望他们主持通州文坛。 《学署梅花张育才属题沈石麐画障》: 冻梅催花一夜开,六年诗句长莓苔。 凭君著眼南枝雪,曾糁青袍月下来。 (《寿恺堂集五》) 为张謇题友人画卷。更可看二人情谊之深厚,交往之频繁。 《秋风篇寄张育才》: 昨赋浊酒篇,束皙醉我黄花筵。 今晨坐忆张公子,三十六鳞断秋水。 文雄虽困翼垂天,草圣何妨头箸纸。 闻君[忄冒]懆感秋风,邹阳枚生忧正同。 猛将失机宝刀折,娉婷不嫁头飞蓬。 君初髻发便知名,胜衣长揖汉公卿。 联诗每窘太官令,太草无过张伯英。 清虚斋前见君札,我年廿五君十八。 麒麟笔陈已无前,玉树风姿几看杀。 绿梅窗下休尘鞅,上口新诗吟朗朗。 郑谷人称一字师,微之我愧七年长。 同时才调凌青云,此日悲愁齐断魂。 天机锦字摧落叶,中妇流黄啼市门。 北平散卧理应尔,项籍拔山亦如此。 蛾眉老我入中年,猿臂及君犹稚齿。 风云转变在须臾,劝君善保千金躯。 文章若求俗匠得,问君何用夜光之璧明月珠? (《寿恺堂集五》) 诗中极力称扬张謇在诗歌和书法方面的成就:“麒麟笔陈已无前,玉树风姿几看杀。绿梅窗下休尘鞅,上口新诗吟朗朗。” 并且还用了“一字师”和元白诗交的典故。唐诗人郑谷在袁州,齐己带诗去见他。他在《早梅》诗中写道:“‘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开。” 郑谷说:“数枝,非早也。未若一枝。”齐己不觉下拜。从此,诗坛称郑谷为“一字师”。 中唐元稹与白居易都是大诗人,情谊极深厚,并称元白,元虽比白年长,但对白极其尊重。诗中用了这两个典故,可见周对于张的敬重。 《送张育才并呈孙观察云锦三首》: 寒梅初作花,已具霜雪色。松柏未成林,拔地先杰特。 之子有远行,忼忾气多直。地大托根厚,犹自伤薄植。 枝叶待发舒,英华贵藏匿。君看岩下柯,荏苒始针棘。 当其潜滋长,相忘日夜息。人事所不至,乃见真宰力。 参天岂自由,材大终立极。萌芽未坚固,慎勿自摧折。
凤凰百鸟长,不先百鸟鸣。圭璋廊庙器,不肯露菁英, 吾昔初见君,肝胆恨不倾。恐君不尽言,高论故纵横。 无论所诤是,非亦不敢争。君今之四方,年少有才名。 名高疵者众,年少俗所轻。箴规友生义,而非世俗情。 爱非所当爱,爱过嫌隙生。毋以朱丝直,动为激烈声。
骅骝未腾骧,天为生伯乐。一朝盐车下,相视互错遻。 青丝为君辔,黃金为君络。感慨一身轻,奔驰向沙漠。 回身视驽骀,悯我四蹄缚。十年饥不死,自寻水草嚼。 峻阪一百盘,欲上气先索。本非千里才,非关有前却。 闻公颇垂念,菲才敢自托。因君谢公厚,长吟向寥廓。 (《寿恺堂集六》) 第一首将张謇喻为未成林的松柏,希望他谦虚谨慎,“枝叶待发舒,英华贵藏匿”,最后总会“材大终立极” 的。第二首先将张謇喻为凤凰与圭璋,然后告诫他不能锋芒毕露:“毋以朱丝直,动为激烈声”。第三首将张喻为千里马,自喻为驽马,表示对张十分感激:“因君谢公厚,长吟向寥廓”! 《喜晴再送张树人育才》: 晓觉梦魂轻,春暄入鸟声。柳知侵鬓绿,水定到桥平。 游侣方舟待,征人蹈毳行。谁同今夕话,西阁月空明。 (《寿恺堂集六》) 这是联床夜话一夕后的送行,情谊之深厚可想而知。 《张育才临行戚戚欲有以慰之作明明月篇》: 明明月照君高堂之素壁,父母为君治装,兄嫂为君具食, 九洲四海从此始,君独何为涕霑轼?朝登锺山望柳西, 日影依依草堂侧,暮下白门送江水,照见诸兄好颜色。 桐城观察人中豪,必能为君生羽翼。渥洼老马产神驹, 生子惟求识者得,若将老死盐车下,何必当时伯乐识。 君有父母我扶持,君有兄弟我埙篪。秋风归娶手牵丝, 江山拜献孝子诗。劝君且去莫嗟咨,鲲鹏变化会在兹。 (《寿恺堂集六》) 这是勉励张謇外出求学,以便搏取功名,并主动承担照顾其父母亲属,为其尽孝。 《次韵张育才九日江宁见寄》: 恸哭昭陵一纸词,孤忠三复见于斯。 误持浅意箴君直,却听狂言谅我痴。 鸿雁声多秋扰扰,江山谈苦雨丝丝。 五年幕府山头客,又及群公落帽时。
小院摊书桦烛光,一官负米尚傍徨。 家贫累汝邻难富,客好凭他路更长。 酒尽离亭听落叶,月明归棹犯严霜。 少陵莫讶无秋兴,去后题诗满草堂。 (《寿恺堂集六》) 诗中提到他对张的直言箴诫以及张对他的经济援助,同时抒写了周对张的思念之情,感人至深。 《喜张育才至自江宁》: 草堂秋落叶,游子暮还乡。江挟诗声壮,淮流客恨长。 开尊山馆雨,听鼓戍楼霜。昨夜城东月,烟波尚渺茫。
贫病无颜色,秋风喜见君。将心托明月,抵死薄浮云。 累向青山积,愁从断雁闻。凭高欲有语,清泪落纷纷。 (《寿恺堂集六》) 此二诗写周对张久别重逢后十分激动的心情:“秋风喜见君”,“清泪落纷纷”! 《福山送张育才之江阴用东坡春江有佳句吾醉堕渺莽为韵作诗》: 江南杨柳色,江北亦知春。江北望江南,悠悠行路人。 行人不知愁,杨柳为含颦。待得行人返,杨花飞水滨。
左手持金杯,右手酌春江。君辞苦不饮,酒冷水淙淙。 作客莫作单,唱歌必唱双。歌罢江水绿,携手上吴艭。
春水几时生,离恨从来有。与君江水流,合并苦不久。 君看江水绿,非关渡头柳。亦似行路人,沈醉非关酒。 (《寿恺堂集七》) 这组诗写周为张送行时依依惜别的深情。第一首借杨柳抒怀:“行人不知愁,杨柳为含颦”!第二首借江水抒怀:“歌罢江水绿,携手上吴艭”!第三首将杨柳与江水挽合起来抒怀,真是情意绵绵啊! 《寿恺堂集八》中还有《更名篇寄张季直謇》一诗: 严光易姓今无所,罗隐更名古有例。 君名昔与我同音,更名育才字曰季。 育才今又更为謇,不独更名兼改字。 謇之为文古通蹇,匪躬蹇蹇谈何易。 謇脩为理恥自谋,謇叔哭师遭忌讳。 申繻称名古有五,以字证名识君意。 直言謇谔非所短,请君还思蹇吃义。 诗从古代名人严光和罗隐改名讲起, 然后着重说到他名謇字季直的含义。“謇谔” 也可以写成“謇愕”或“蹇愕”。正直敢于讲话的意思。“蹇蹇” 也可写成“謇謇”。忠诚正直的意思。所以周家禄说“謇之为文古通蹇”。 “匪躬蹇蹇” 来源于《易经·蹇》:“王臣蹇蹇,匪躬之故。”意思是说,臣子们那样地忠诚而辛劳,并不是为了自身的私事。因此,要真正做到“匪躬蹇蹇”是极不容易的。“謇脩为理” 来源于《离骚》:“解佩纕以结言兮,吾令蹇修以为理”, 蹇修,媒人,屈原的原意是说让媒人去替他说媒。周家禄借此说明张謇决不为自已谋利。“謇叔哭师” 是说爱国人士謇叔当秦国君王出兵去侵略別国时嚎啕痛哭,遭到君王的痛骂。周家禄的意思是你张謇如此正直敢言,也会遭时忌讳,对你是极为不利的。古人申繻有五个名字,都是含有深意的,你用季直的字来证实你名謇的用意找是领会的。而诗的最后两句“直言謇谔非所短,请君还思蹇吃义”, 用意更深刻。蹇吃,是口吃的意思。周家禄告诫张謇:正直敢言当然是优点,但有时还是假装口吃为妥。周家禄非常担心在那“风雨如磐” 的环境中正直敢言会对张謇不利。由此可见,两人的情谊是多么深厚啊! (作者系南通大学教授,南通市政协原副主席 ) 下一篇与生命同步的记忆/张光武
文章分类:
人物春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