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门张謇研究会
收藏本站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张謇传》所及啬公佚函面世/徐俊杰

256
作者:徐俊杰来源:海门市张謇研究会网址:http://zhangjianyanjiu.org

《张謇传》所及啬公佚函面世

章开沅先生所著《张謇传》(中华工商联合出版社2000年8月第1版)P.119论及《政变前后》的张謇,有这样一段文字:

刘坤一在上疏以前,曾打算邀请湖广总督张之洞联署。张謇在两者之间似乎起了穿针引线的作用。八月二十三日,在湖北担任宜昌督销职务的恽祖祁,应张謇邀请到常熟看望蛰居乡间的翁同龢,整整盘桓了一天,详尽介绍了后党发动政变和皇帝危在旦夕的情况,翁、恽之间不会不谈到营救光绪问题。两天以后,也就是张謇为刘坤一起草《太后训政保护圣躬疏》奏稿的第二天,恽祖祁到达通州,带来更多对于帝党来说颇为不幸的消息。两人商谈了整整一天,临别时张謇还托恽祖祁带交张之洞一封专函。专函现已无存,但很可能是劝说张之洞与刘坤一联名上奏以保护皇帝。

文中所谓“现已无存”的张謇“托恽祖祁带交张之洞”的“一封专函”,近日现身中国嘉德2014秋季拍卖会。


一、文字疏通

先将此函全文释读如下:

孝达大前辈大人阁下:世运陵迟,伧魁突起,祸延朝士,危及三光。旬日以来,都所听闻,皆足令人堕胆腐心,精駴魂越。往在宣南,亦尝有以挠其凶焰,终无所济,知必披猖,然亦□(或为“未”字——笔者按)料私忧过计之言,遂至此验也。顷乃展转白于新宁,乞即上章维大义而持颠兆,不审如何?疏远小臣力止于此矣,万世在后属望明公,深愿有以下系人心、上奖王室。恽丈西上,造次附笺,伏惟宏鉴。馆后学张謇叩头叩头。

为便于阅读,试将文字稍事疏通:陵迟,衰退、衰败;伧,粗俗、鄙陋,“伧魁”代指后党魁首慈禧太后;三光,日、月、星,此代指光绪皇帝;駴,此同“骇”;宣南,清代京师士人聚居区;挠,阻止;披猖,猖獗,猖狂;新宁,指刘坤一,刘为湖南新宁人。上章,所上之“章”当即上文中为刘坤一起草之奏稿《太后训政保护圣躬疏》。奖,助;恽丈,即上文《张謇传》中提到的恽祖祁。


二、人物小考

函中所及三人:张之洞、刘坤一与恽祖祁。前两人名头大,他们与张謇的关系明确,且与大生纱厂的建立直接相关:

光绪二十二年(1896)初,张之洞(时任湖广总督)奏派张謇、陆润庠、丁立瀛分别在通州、苏州、镇江设立商务局,张謇即在南通创办了大生纱厂。大生纱厂最初确定是商办,后张謇试图通过官招商办、官商合办来集股筹款,但收效甚微,只得向官府寻求援助。1896年11月,张謇通过两江总督兼南洋商务大臣的刘坤一,将光绪十九年(1893)张之洞搞“洋务”时用官款向美国买来办湖北织造局、搁置在上海的一批已经锈蚀的官机40800锭,作价50万两入股,作为官股。恰在此时,以官督商办及官商合办形式垄断洋务企业的盛宣怀也正要买机器,便把这批机器与张謇对分,各得20400锭,作价25万两官股, 25万两商股则另集。

另一人恽祖祁(1842-1919),字心云,一作莘耘,晚号莱叟,江苏阳湖(今属江苏常州)人。早年纳资盐运使,历任湖南会陵知县、江西盐法道。负责修缮湖北唐心口溃堤有功,调任福建兴泉永道。因与日人为厦门虎头山划界一事闹翻,回常州隐居。光绪二十六年,义和团运动爆发,被清政府征召,负责九省转运事务。光绪二十六年(1900),母卒回常奔丧。从此,除一度任江防营总领外,一直在地方主持工商各业的建设, 为武进阳湖商会会长。

恽祖祁是恽祖翼(官至浙江布政使、巡抚)的胞弟,张之洞署理两江总督期间,随侍左右(李玉琴《晚清汉冶萍公司体制变迁研究》,第113页)。张之洞与翁同龢的私人关系不好,常利用恽祖祁的关系,向翁施加影响。

而恽祖祁与张謇关系则非常密切,两人有着深厚的情谊。翻检庄安正《张謇年谱·晚清篇》可知,双方交往记录在1911年前就有44次之多,其中早期的记载有:1894年5月18日,张謇在困境中考取进士后,“恽祖祁允借银1000两”;6月8日,张謇偕三兄往恽祖祁处赴宴;自上年(1896)末张謇“四面奔走,陈说通州设纱厂之利,所劝者不及二万,赖恽莘耘(即恽祖祁)观察助集二万余”。

恽祖祁是张謇实业活动的重要参与者,他个人前后为大生纱厂集股酬资十余万,是大生纺织有限公司、大生第二纺织有限公司的董事。张謇在致恽祖祁函中常尊之为“莘耘世叔大人”。1900年,恽祖祁母亲去世,张謇撰有挽联:

惟子孙皆显贵而有令名,若史世家褒荣,是真丰福;

慨事会自嘉道以至今日,记太夫人闻见,当如故书。

1902年,其兄恽祖翼去世,张謇所撰挽联亦有传世。遗憾的是,1919年,恽祖祁去世,张謇依理亦当撰有挽联,但笔者始终未能找到。


三、内容印证

回到函件文章开头,再来考察函件的落笔时间、地点、内容。

依《张謇传》中所述时间节点(当为农历——笔者按),恽祖祁“八月二十三日到常熟”、“盘桓了一天”、“两天以后”到南通,“两人商谈了整整一天”,推知此函当作于戊戌年八月廿六日左右。查《张謇日记》,八月二十六日“恽丈去鄂”,证其不谬。故知此函作于1898年10月11日。

关于地点。《张謇传》中明确说是“通州”,但依庄安正《张謇年谱·晚清篇》P.159“10月10日-11日(八月二十五日-二十六日) 恽祖祁抵江宁,议商为大生纱厂助股事,仍无进展。撰致张之洞函求援,托恽带鄂”。直言“江宁”。那么此函究竟作于何处?查《张謇日记》所载此前后张謇行踪,七月“十一日 行”、“十二日 到省”,八月“二十八日 赴沪”,九月“二十一日 北渡,戌刻到青龙港”。差可确认,撰函之八月二六日尚在江宁。故《张謇传》之“通州”说有误。

新的问题随之产生:《张謇年谱·晚清篇》中 “议商为大生纱厂助股事,仍无进展。撰致张之洞函求援,托恽带鄂”之说显然有误。倒是《张謇传》中“很可能是劝说张之洞与刘坤一联名上奏以保护皇帝”庶几近之。而细读函件,事实上,又并无联名上书之请,张謇惟愿张之洞同意并从旁助之。重读函中两句便自明了:“顷乃展转白于新宁,乞即上章维大义而持颠兆,不审如何?”“万世在后属望明公,深愿有以下系人心、上奖王室。”

近一步查阅《张謇自订年谱》,有一段文字可相互印证“为新宁《太后训政保护圣躬疏》,大意请曲赦康、梁,示宫庭之本无疑贰,此南皮(张之洞——笔者按)所不能言。”既不能言,必不相强。《自订年谱》还记载了刘坤一在疏尾所加之语“伏愿皇太后皇上慈孝相孚,以慰天下臣民尊亲共戴之忱”。张謇对此大为赞赏:“乃知沈文肃昔论刘为好幕才,章奏语到恰好,盖信。”


四、流传说明

在此次嘉德拍卖会上,与张謇函同时面世的还有吴大澂(2通)、梁鼎芬(1通)致张之洞函,更有原收藏者吴湖帆先生跋文。

仔细阅读跋文,须有利于了解张謇此函的背后故事。

跋一:

右张梁二笺皆用粉红罗纹纸,此清代翰苑后辈惯例。惟因年久,装潢经水色退,特标识之,以符他日考证。

跋二:

右为先尚书公致张文襄公手札两通,又附笺两页及南通张殿撰一札,番禺梁文忠一札(无款者)。原装一册,曩日友人所贻。己卯端节整理书室,检付装潢。适文襄公孙——忠孙表兄自滇来申,畅谈甚欢,因以奉赠楚弓之藏,理所然也。节后十日,弟吴湖帆谨记。

从跋一中可知,张謇函所用笺纸为粉红罗纹纸,装潢经水而褪色。

从跋二中可知,这四通信札本为友人赠吴湖帆先生者,后吴先生又将此转赠其表兄、张之洞之孙名忠孙者。

进一步印证其流传,可参阅吴湖帆《丑簃日记》(1939)六月三十日 “张忠孙来,全家欢甚,闻五姑母不久将南下。”在跋二中,有一个时间款“节后十日”,与《丑簃日记》相关记载互参,借助万年历,可知包括张謇此信在内的四函件转赠时间为1939年6月30 日,“节后十日”的“节”正是跋中所谓“端节”,即端午节。

如今在拍卖会上见到的张謇等函已经又被重新装裱,与梁敦彦等一批函件一起装裱成规格为294×28cm的一个手卷,总估价为¥200000-300000,最后以¥345000成交。


(作者系海门市三厂初级中学高级教师,海门市张謇研究会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