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謇与银行/顾永祥291
来源:海门市张謇研究会网址:http://zhangjianyanjiu.org 张謇与银行 顾永祥 张謇在创办实业过程中深刻认识到,银行在现行的实业中具有融通资金的巨大作用。他认为银行的功能优于钱庄,“最利中国实业,须兴劝业银行”。因此,他曾筹划创办劝业与盐业银行。但由于其实业摊子较大,财力有限,他的这些设想未能得以实现。但是,他仍在大生一厂设立“储蓄账房”,收受存款,发行“钱票”“支票”等,发挥了具有银行雏形的功能。 1918年,张謇闻听上海一银行有意在南通设立分支机构,认为“通海一年有五千余万元之贸易额”,岂能“金融牛耳执之他人之手”。第二年,由大生股东会通过决议,成立“淮海实业银行”,张詧任董事长,张謇等七人为董事,张孝若任经理。由于世界列强的经济侵略,我国民族工业遭受重创,包括大生各厂在内,无力为继,并拖累淮海实业银行,直至停业。 其实,张謇早就意识到金融人才的重要性。1913年,他在通州开办甲种和乙种商业学校,设立银行专修科,学制为预科一年,本科三年。张謇为学校题写校训“忠信持之以诚,勤俭行之以恕”。毕业生分布南通、上海等沿江城市,尤其为南通工商业发展提供了专业人才。 1916年5月,中国银行业商股股东联合会成立,张謇任会长,叶景葵(浙江兴业银行董事长)任副会长,钱新之(中国交通银行董事长)任秘书长。联合会要求各家银行采取通兑等措施,保持市场稳定。仅仅四天,席卷京沪等大中城市的金融危机得以平息。 纵观张謇一生,他虽未曾有过银行行长头衔,连担任中国银行业商股股东联合会会长也鲜为人知,但他参与了诸多金融活动与实践,以实现他的银行梦。他强调银行发展要有股份理念,曾向清政府、北洋政府推荐学习西方金融体制,提出以“合资”“借款”“代办”等形式,设立合资、合作银行,并先后倡议设立劝业、盐业、治淮、实业等多家银行。 笔者藏有一枚《淮海实业银行支票》,票面19×9cm,票面上方图案中印有“淮海实业银行”字样,票面自右到左竖写有“凭票祈付CH NO 076710 a/c NO,×××或来人,此向淮海实业银行照付,中华民国×年×月×日”。另外发现在南通纺织博物馆藏有一枚《大生纱厂银票》和一枚《大生三厂钱庄支票》,票面26.5×23.5cm。1923年流通使用。《淮海实业银行支票》《大生纱厂银票》和《大生三厂钱庄支票》的发现在南通民间只看到是唯一的,其存世量珍罕,是研究淮海实业银行和大生一厂设立“储蓄账房”,收受存款,发行“钱票”“支票”等票据提供了一票难求的珍贵历史资料。 另在收集研究张謇所办实业票据的十几年中一直寻找淮海实业银行发行的股票时,始终没有发现原件,终于在2014年在一个藏友那里见到庐山真面目。征得藏友同意,得到一枚淮海实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壹百元股票,票面23×23cm和另一枚淮海实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零股股票叁拾元股票,票面22.5×22.5cm。淮海实业银行股票的发现,填补了研究淮海实业银行的实物空白,也为研究加快现代企业开展多形式的融资渠道提供了借鉴和警示作用。 (作者单位:南通电信局) 图1、淮海实业银行支票 图2、大生纱厂银票 图3、大生三厂钱庄支票 图4、淮海实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壹百元股票 图5、淮海实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零股股票叁拾元股票
文章分类:
文史钩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