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门张謇研究会
收藏本站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152.张謇的选人用人之道/黄波

266
作者:黄波来源:海门市张謇研究会网址:http://zhangjianyanjiu.org

张謇的选人用人之道

黄波

如同一位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军事统帅,或是一位纹枰论道、纵横方寸的围棋国手,张謇善于根据各人不同的特点选拔人才、培养人才、使用人才,为其成就伟业提供了重要的人才支撑。他的选人用人之道可圈可点,总结起来可用前人的三句诗概括:

一、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龚自珍《已亥杂诗》)

选人不拘一格,用人用其所长,这是古今中外成功的用人之道。张謇善于用人,他举贤不分亲疏,用人不拘一格。首先不论国籍。早年,张謇创办大生纱厂时,因技术力量一片空白,依赖外国工程师汤姆斯和机匠忒纳,被迫签订了非常苛刻的合同。那些洋工程师不仅独揽大权,还巧立名目报销多捞。张謇十分不满,但他深知限于当时条件这是必须付出的代价,丝毫没有动摇引进外国技术专家的决心。后来他聘请荷兰工程师特来克,德国医学博士夏德门、日籍教师木村和西谷虎二、韩国诗人金泽荣等,投身各项事业,真可谓五洲四洋、五湖四海。其次不分地域。需要指出的是,因为特殊的历史原因,南通地域文化“多元共存”。直到今天我们都能发现这样一个现象,南三县的人往往看不起北三县的人,而北三县的人并不在乎,他们对自己的文化源也充满了自信。由此形成南通不同地域的人之间的疏离隔膜。当年张謇也曾剖析过南通“民性”的差别,他说:“通境之民性弱知保守,而乏振作之精神。海境之民性强知进取,而乏急公之思想。”作为一个地地道道的海门人,张謇在选人用人上,绝无地域偏见。例如他启用了如东人沙元炳,两人结下了深厚友谊,走上了共同合作的创业之路。再次,不分年龄、资历、辈分、性别、行业、阶层等。

二、千凿万击还坚韧,任尔东西南北风(郑板桥《竹石诗》)

年轻人的健康成长,自身努力是内因,外界培养是外因。张謇对于看准了的、有发展潜力的苗子都精心加以培养。张謇培养人才主要有两种方式:一是学校教育,二是实践锻炼。对于后者张謇更为看重。张謇对于年轻人的培养既不是溺爱,也不是拔苗助长,而是真正让年轻人在工作实践中得到艰苦的磨练,增长才干和胆识。这里试举两例:一例,孙支厦26岁那年在土木工科毕业后,张謇要他速去江宁见两江总督端方接受江苏咨议局的设计和施工任务。孙母担心恐有不测,去见张謇请求收回成命。张謇却笑着说:“支厦聪明,让他去见见世面!”并力所能及地为孙支厦提供了方便。孙支厦果然不负使命,圆满完成任务,日后成为近代著名的建筑师。二例,1919年荷兰工程师特来克指挥遥望港工程时不幸身染急症去世。遥望港这个大型工程面临群龙无首的状况。特来克副手、时年23岁的宋希尚赶回南通汇报情况。宋希尚回忆:“当晚,县水利会与会人员联合设宴,啬师就主人席,推我首座,并且说:‘一切拜托!’……啬师在旁笑曰:‘此杯辛苦酒,不是好吃的,但望好自为之,一切顺利。’如此,我肩上就背起了千斤重担,劳苦不辞。”张謇对于年轻人的信任、希望、鼓励、重托溢于言表。经过通力合作、昼夜施工,整个遥望港九门大闸竟全部建成了。宋希尚充分展示了独当一面的才能,日后成为了一名水利专家。

三、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朱熹《春日》)

张謇是一个百科全书式的人物,他所涉及的事业十分广泛,包罗万象,自然需要的人才也是多方面的,涵盖经济、文化、科技、教育、城市建设等方方面面。张謇无论培养使用什么样的人才,首先是重视品德,在这个前提之下,看重具备所从事工作的专长,用今天的话说就是“德才兼备”。为发展纺织业,他提携重用纺织专家张文潜、李升博;为发展盐垦事业,他启用江导岷创办通海垦牧公司;为发展教育事业,他培养了江谦长期担任通州师范学校实际主持者,聘请才女姚蕴素担任通州女子师范学校校长;为发展文博事业,他破例任命尚未毕业的师范生孙钺全面负责博物苑的兴建;为大力改革戏剧,他聘请梅兰芳、欧阳予倩来到更俗剧院联袂演出,创造了“南派北派汇通处,宛陵庐陵今古人”的佳话,对梅兰芳进行培养,聘欧阳予倩筹建伶工学社……形成各方面人才千帆竞发、百舸争流的局面。一批批优秀人才在张謇的培育和提携下茁壮成长,各显其能,推动南通成为“中国近代第一城”。

(作者单位:海门市张謇研究会如东分会。本文刊《张謇研究》2012年第4期)

编辑 曹卫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