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门张謇研究会
收藏本站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加印“通州”地名的江苏银行兑换券/杨晓时

173
作者:杨晓时来源:海门市张謇研究会网址:http://zhangjianyanjiu.org

加印“通州”地名的江苏银行兑换券

杨晓时

1911年10月10日,孙中山先生领导的资产阶级革命运动在武昌起义胜利后,全国各地热情高涨。同年11月4日,时属江苏的上海光复。12月2日,江浙革命联军攻克南京。翌日,中华民国军政府江苏都督府在苏州成立。为了稳定金融,江苏都督府当月就筹建江苏银行,于1912年2月1日开业。总行先设在苏州原裕苏官银钱局旧址,不久迁往上海江西中路。为了在南通发展业务,民国二年四月,在南通(当时称通州)设分行。

江苏银行是民国时期第一家省办银行,首任董事长是当时著名银行家陈光甫。他出任后不久,向英国钞票公司订印江苏银行兑换券200万元,定在全辖发行和行用,以解决市场流转急需。纸币面额分1、5、10元三种。因陈光甫又是南通大生集团董事会成员,与张謇、张□关系甚密,交往颇多。张謇为了支持大生集团和通州经济、金融业的发展并趁此提高通州的政治、经济影响力,即与陈光甫商定在印的200万元纸币中抽出20万元加印通州地名,由江苏银行南通分行负责发行和管理。陈光甫同意张謇意见,抽出20万元印上“通州”地名后专运至江苏省银行南通分行,于1913年下半年至1914上半年在通州及周边地区行用。后民国北洋政府令全国各地一律停用,江苏银行兑换券包括印有通州地名的渐行收回销毁。

印有“通州”地名的江苏银行兑换券,虽通用时间只有一年左右,但对缓解民国初期银根奇紧,方便民间交换等都起到了很好的作用,是南通地方货币史上重要一节。因当时回收彻底,在其后的近百年中一直未见面世,成了一个迷。前年笔者在一则消息中获知浙江省的全国著名钱币收藏家马定祥先生之子马传德先生藏有其中的1元、5元两种。笔者闻讯后专程拜访了他。因该券实属孤品,持有人一般在未披露时是不供人欣赏的,然他知道笔者是南通人,很需要这方面的实物资料,就破例地给了1元、5元券的正、背彩色大复印样(10元券他也未集得),笔者对他的慷慨之情十分感谢。

印有“通州”地名的江苏银行兑换券1元券,票形横式,票幅157×88mm,正、背底色黄、绿。正面上方自右向左横书“江苏银行兑换券”券名,四角有“壹”字,中部印有双狮地球图、“壹圆”及两个6位数号码,下端印有中、英文的“通州”两字。背面左侧有一座桥和七层宝塔图案,背面右侧印有英文“行名、面值、通州”地名,印刷时间“ISY JUNE 1913”即1913年6月1日印,还有董事长陈光甫(英文)签名和总经理刘一山的中文签名,下框印承印单位的英文,译意是英国伦敦印刷的。

印有“通州”两字的江苏银行兑换券5元券,票形横式,票幅174×109mm,正、背主色调为黄、兰。正面上横为“江苏银行兑换券”字样,中部为双狮地球图,左右及四角印有“伍圆”面值字,中下部有6位数黑色双号码。背面上端印英文“行名、面值、1913年6月1日印”,四角及左侧中部有“5”字,右侧有七层塔和桥的图案。下端有董事长陈光甫的英文签名和总经理刘一山的中文签名。最下边印有中、英文的通州(TUNG CHOW)地名。

   江苏银行兑换券通州地名券的发现,对有关历史存疑得到了解答,同时也足见张謇十分重视货币金融与实业协调发展的思想和举措。

  (作者单位:南通市人民银行)





文章分类: 文史钩沉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