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弘扬张謇复兴中华精神再创海门新辉煌/陆仰渊71
来源:海门市张謇研究会网址:http://zhangjianyanjiu.org 弘扬张謇复兴中华精神再创海门新辉煌 陆仰渊 一、张謇复兴中华的精神 张謇的精神是什么?多年来许多学者以深邃的眼光去深入探索,一些学者将其归纳为“实业救国”四个字。我以为这仅仅从历史学和经济学的视角看到了他所作出的成就所作的评论。愚以为,张謇的精神实质应该提高到复兴中华的高度来认识。 中华一词,满载着五千年古国文明的无限美誉。中国自三皇五帝始,经汉唐、历宋明,都是世界上的强国。但自鸦片战争起,到1895年中日《马关条约》签订,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张謇目睹国运日衰,声泪俱下。他在日记中写道:“如人受重伤,血气大损。”又说:“马关约成,私忧窃叹,以为政府之不足责,非人民有知识,必不足以自强;知识之本在于教育,非先实业。”表明了他主张中国要自强,自强才能复兴;复兴之路在于办实业和教育两项。办好实业才能民富国强;办好教育才是开启民智之根本大计。张謇在复兴中华理想指导下,在通海一带创办了一个从工业、农垦和现代教育为一体的现代化样板,以示范全国。 张謇复兴中华的精神可以归纳在三个方面:艰苦的创业精神、艰难的创新精神、坚定的竞争精神。 二、学习张謇的艰苦创业精神,再创海门新辉煌 张謇在南通创办实业之初,一无资本,二无设备,三无技术,十分困难。但他敢为人先,奔走于大江南北,以其状元的身份和信誉,筹资金、找设备、培人才,终于办成了以纱厂为主体的一系列企事业,充满了艰苦创业的精神。张謇说,“謇兄弟愚,以为国可亡,而地方自治不可亡;国即弱,而私人意志不可弱”,归纳起来就是“忠实不欺、艰苦自立”八个字。有了这个艰苦自立的创业精神,就可以办成大事。今天我们要传承他的艰苦创业精神,再创海门的新辉煌。 海门在建设大生三厂之前没有现代化气息,大生三厂建成后海门才有了现代经济。今天海门一百多万人中已经有了浓厚的艰苦创业精神,今天的海门已经跻身于全国百强县的前三十名,这是海门人艰苦创业的结晶。江苏有很多名人,常熟有翁同龢,江阴有徐霞客,吴江有柳亚子、费孝通,常州有盛宣怀、瞿秋白、刘国钧,兴化有郑板桥、施耐庵,海安有韩国钧,各地都在亮名人牌,名人效应已见端倪。海门亮张謇这块名牌走对了!但今天我们研究张謇不能就事论事,要研究张謇对海门的现代化有何裨益,这就是今天要探讨的问题。张謇大手笔的目的,是复兴中华的大计,造福于百姓,所以我们研究张謇也要古为今用。今天的海门比起当年张謇的时代要好上百倍千倍,但还要继续前进,要在前三十名的基础上向前十名推进,这就要弘扬当年张謇艰苦自立的创业精神。 海门人要克服“小富即安”的思想。海门的一大骄傲是有个叠石桥家纺这个闻名国内的大市场,但仍有巨大的发展空间。浙江义乌也是个县级市,市场规模是人口百万,商铺数千,外商数千人;浙江绍兴柯桥商铺数千,成为全国布疋的集散中心;苏州的城湖城小镇有绣娘三千,相比之下叠石桥就有了发展空间。叠石桥的商户基本上分散在农村,没有形成集约经济。要尽快建立一、二个龙头企业,走产业集约化之路,集团企业可以统领国内外市场。还要建立一个研发机构,以信息为导向,以技术为基础,不断研发出适合于国内外不同群体需求的产品,走向国际化。 状元故里常乐镇是个宝地,就要充分利用这个宝地打好状元经济和状元文化这张名牌,常乐镇作为状元故里名牌已经打响,但仍有发展空间。兴化市有郑板桥故居,有博物馆的郑板桥专室,还有施耐庵专室,突出这两位名人效应。老街出了新,形成一条长约三华里的老街,有文化商铺,有土特产商店;还建有状元牌坊、状元步行街、名人故居、县衙门里有范仲淹的塑像。常乐镇有张謇的故居、陈列专馆、祠堂和状元牌坊,还缺少一条状元街。建议常乐镇把老街修理出新成一条状元街,河上的桥修好后叫状元桥,状元街上开设富有海门特色的店铺,有卖海门床上用品的、卖刺绣品的,卖状元酒颐生茵陈的,卖印花蓝布的,卖海门提汤羊肉的,卖热腾腾状元印糕的。这样以常乐镇居中,南有大生三厂,北有张公堤文化公园,状元旅游一条线就形成了;再加上西有叠石桥,南有海门镇,形成了状元故里金三角。这样,游客乐,百姓乐,常乐镇真的常乐了,状元经济也就起飞了。可惜的是,前几年海门镇拆掉老街,填了旧河;如果三条老街不拆,整旧出新,旧河驳好岸行游船,还有城隍庙、关帝庙、师山书院,很能吸引游客,一点都不差于吴江的同里,甚至比浙江的乌镇还好。 三、学习张謇的艰难创新精神,海门要在不断创新中崛起 “创业容易守业难”是一句古训。创业也好,守业也好,其关键要用科学的发展观去创新。张謇说,“科学是一切事业之母”“倡导科学未有不发达者”,张謇具有科学发展的精神。这几年,中央领导一再强调要用科学发展的眼光去认识世界,用科学的方法去创造一个新世界。科学发展观的核心理念之一就是创新。当今,海门从领导层到老百姓都有浓厚的创新积极性。用什么方法去创新,创什么新,这就涉及到具体问题了,我仅从宏观方面提几点建议。 海门要建成一个先进的现代化社会,在宏观上可以体现在两个方面——城乡一体化和江海一体化。 关于城乡一体化,当今全国都时尚城市化,但城市化不等于到处建大城市,不等于农民都进城成市民。张謇对城乡一体化很有科学的眼光,他在通海一带建立了中、小、微三个层次的市镇,以推进城乡一体化。抗战前海门的小市镇很多,叫“常”或“长”的就有许多,如常乐镇、长兴镇、长春镇、长来镇等。海门人口头语说,“麒麟狮子凤凰桥,汲浜大有上灵甸,正要宽心一挫刀”,这些都是小市镇名。张謇把工厂建在农村,这样工人可以亦工亦农,原料供给和产品销售都很便利,大生三厂就很典型,促进了海门的农业和手工棉织业的发展。当今海门的城市化借鉴张謇的理念,而且正向三个层次推进,县市中等化,中心市镇小型化,小市镇微型化。这三个层次的健全发展,体现了海门城乡一体化逐步走向完善。 关于江海一体化,海门自古称之为江海门户。从地形看,海门是一个半岛,凭海临江,可以在江海一体化上做文章。从世界的角度看,欧洲的西班牙、葡萄牙、意大利,亚洲的韩国,都在半岛上;英国、法国、荷兰、挪威、丹麦、日本都是凭海国家,他们都是靠了海的恩惠而发达。我国东部各省发达也是靠了海。海门凭海临江,这个极好的自然条件应当充分利用。海门东灶港虽滩涂太宽,但小庙洪深水槽西延到其外,已经建了万吨级深水码头,初具规模。但要开发好港口的集、疏、运条件,开发好腹地经济。南边长江上二十多年前省里曾规划海门到崇明西沙筑一大坝,这样海门就和上海直接接轨了,后由于种种原因而搁下。如今启东先于海门建了崇启大桥,启东居于上海一小时经济圈内,而海门虽有苏通大桥,却处在上海二小时圈内,所以崇海大桥的修建对海门的发展意义重大。 四、学习张謇坚定的竞争精神,新海门要在竞争中求发展 张謇在通海一带创办实业的时代是中国资本主义开始产生的阶段。资本经济的运行机制特点就是竞争。张謇看到了竞争的尖锐性和复杂性,他说:“夫世界今日之竞争,农工商之竞争也”,“我中国黄帝尧舜神明之胄,退化不振,猥久人下,至有奴隶目我者,诸君以为可耻乎!“他把中国人受他人欺侮又不敢和外人竞争看作是一种耻辱。竞争决胜于优势,而优势有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两个层面。 比较优势,是基于本地的自然禀赋比别地强而言,如某地有煤铁矿产,有深水海港,有优质农产品等。但其发展不可持久,需要有竞争优势才有发展前景。例如鞍钢被称之为钢都,现在却不是了;抚顺被称之为煤都,现在也不是了,这就是达尔文的择者生存论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体现,因此比较优势必须变成竞争优势才有发展的前景。如果你只躺在比较优势的温床上缺乏竞争优势的话,原有的优势就会变成弱势。 竞争优势有两个特性:一是博奕性,二是科学性。博奕是竞争的必要手段,通过博奕以弱胜强。二是科学性,这是竞争的内涵。举例说,上世纪八十年代江苏经济超过上海成全国第一,九十年代广东又超过江苏成全国第一,靠的是比较优势。如今,人均GDP江苏又超过了广东,总量也相当接近,这个原因是由竞争优势决定的,江苏是靠了高科技的竞争优势,所以说竞争优势的内涵是科学技术。张謇说“科学是一切事业之母”,很有远见。举例说,江苏昆山本地人65万,外来打工者85万,共150万人;广东东莞本地人100万,外来打工者900万,共1,000万人;昆山创造的GDP比东莞多30%,成了全国百强县第一名,就是科技发挥的作用,有力地表明了科技力量决定其竞争优势。海门有许多比较优势,地理环境是凭海临江,一江之隔是上海和苏州,又有丰富的物质资源,再有众多的人文科技人才,但如何把比较优势变成竞争优势,这是要深入研究的。 产业经济是现代经济发展的标志,当今发达国家的经济处于后工业化阶段,中国的经济处于工业化的中期,苏南经济处于工业化中后期,正向后工业化迈进。海门经济仍逊于苏南,比全国平均要好。但中国的经济仍属于赶超型,中央强调经济转型实际上指由赶超型向创新型转变,这和张謇的理念相一致。海门如何把经济从赶超型向科技创新型转型,我提出两点参考意见:其一,产业发展不要盯住支柱产业,要发展主导产业。主导产业的特点,一是前景光明,二是高科技领先,三是信息和集约化领航,四是国际化的品质和品牌。产业没有夕阳产业,只有夕阳产品,所以传统的支柱产业可以转变成主导产业。这个产业升级转型的过程就要靠竞争精神去争取,而创新具有革命性的意义。 在发展工业的同时千万不要忘记了农业,因为农业是基础。张謇的理念是农工商学一体化共同发展,海门应当借鉴苏南的经验,政府要伸出那只看得见的手,扶持一、二个象江阴三房巷村、常熟蒋巷村那样典型样板村。 产业升级转型要靠科技力量,人才是科技力量的主体,所以海门要大力实施人才战略。今天是海门的张謇文化节,文化的意义是一个民族和国家千百年来社会、经济、习俗、智慧的结晶,推动着社会的进步和繁荣。人才是社会文化的继承者和创造者。海门要大力培养人才,招揽人才,储备人才。海门可以兴建一所适合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大专院校。县级市办大专院校是有先例的,张家港市三十多年前就创办了沙洲工学院,常熟也办了文理学院,这符合张謇“教育是实业之母“的精神。海门有许多人才,在外的院士、科学家、教授们可以为家乡多作些贡献;还要广揽外地人才,放手重用他们,留住他们。有了人才海门就有了竞争优势。 五、对海门张謇研究的几点建议 海门的张謇研究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以张謇研究会为基地,以《张謇研究》刊物为载体,举办了第五届张謇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国内外已经声名鹊起,这是市委、市政府支持与关怀的结果,但海门的张謇研究还要继续前进,学术是“学无止境”的,真理只有相对,没有绝对,还要继续深化对张謇的研究。 1.在现有广泛收集张謇史料和民间传说的基础上,可以整理出版一本《张謇在海门文献史料集》。 2.研究张謇与同时代人的交往。如郁芑生,他为张謇创办纱厂几次去英国采购设备,大生三厂的设备就是张謇委托郁芑生采购的。他还建了不少寿丰桥,可以作一些研究。 3.创造条件编写一本《张謇创办的企事业史》。目前只有一本《大生企业史》,出自于上世纪八十年代,观点和内容已不适应时代要求。而且张謇所办大生企业仅是其中一部分,尤其是教育这部分未写入。编写该书要文简意赅,图文并茂,学术性和可读性相结合。 张謇在通海一带创办了这么多宏伟的企事业,章开沅先生评价说,“无一不是开风气之先的大举措,无一不是在神州大地上萌现出的新事物”,“他确是具有世界眼光与现代意识”的时代英雄。张謇这位时代英雄在创业的道路上给我们留下了开拓者的足迹,这就是先贤给我们留下的宝贵的物质和精神财富。张謇所办的事业浸透着先辈们的血汗和泪水,但英雄有泪不轻弹,他面对未完成的事业含笑而逝。今天我们纪念这位先贤,更要鼓起勇气完成先贤未完成的事业,把海门建成一个繁荣昌盛的新天地!
(作者单位:江苏省社会科学院。本文系作者在“纪念张謇先生诞生160周年暨海门市张謇研究会成立10周年学术研讨会”上的发言稿,刊《张謇研究》2013第2期) 编辑赵云生
文章分类:
十年文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