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研为本研以致用 张謇精神研究张謇/袁蕴豪19
来源:《张謇研究》2023年第1期(总第72期)网址:http://zhangjianyanjiu.com 以研为本研以致用 张謇精神研究张謇 □ 袁蕴豪 张謇这个响亮的名字,早在少年已注我心,青壮年时因工作繁忙及时代气候而搁置一旁,步入老年才专注研究张謇,成为我晚年的一段丰富的人生经历。
源起 我的祖父曾在下沙永昌镇、海复镇学生意工作时就知道张謇垦牧,后回家办酱园作坊,将酱品送麒麟、常乐销售,曾见过张謇。我九岁开学后,祖父常给我讲张状元的故事,这些故事便印入脑海,难以磨灭。 我退休后,致力于将张謇文化和蛎蚜山文化作为传承海门文化的抓手。阅读章开沅的《张謇传》,相约郁异人先生创作《张謇》四集连环画,并写了“从张謇生日想起”一文于2002年7月12日《海门日报》发表,呼吁:“我们该如何纪念他?是否应办几件有意义的大事?” 此文被海门张謇研究元老顾振虞先生寄给了时任全国政协常委、社会和法制委员会副主任张绪武先生,张主任回信顾老中提及:你已高龄,应在常乐培养张謇研究接班人,并附他的名片一张,亲笔写上“袁蕴豪同志 张绪武问候 2002年8月1日”。顾老托其女儿顾云华将信的复印件及名片交我。我看到后十分兴奋并感到责任重大,心想仅靠常乐一家研究势单力薄,必须提到更高的层面和范围来研究才能形成声势。于是,我去找原县政协主席高其兴汇报,提出建立海门市张謇研究会设想,请高主席出山领军,又约上市志办原主任俞茂林先生三人先会商,然后请上蒋瑞祥、朱学远为联合发起人,由我起草报告送达市政府。2003年3月31日,时任市长汤仲飞亲笔批示:“已报请徐书记,同意成立海门市张謇研究会,由政协学习文史委具体负责筹办工作,由高其兴主席等老同志帮助一起做好研究张謇工作。财政作适当补贴。” 在各级领导的关心和支持下,经过3个月紧锣密鼓筹办,于2003年6月26日,在师山宾馆隆重举行纪念张謇诞辰150周年暨海门市张謇研究会成立大会,选举高其兴为会长,俞茂林、蒋瑞祥及我为副会长。由我驻会负责常务工作。一晃今年正好成立20周年了。
投入 以张謇精神研究张謇,是我的初衷和座右铭。也是全体会员的工作精神和作风。为此,我无论在高其兴会长领导下,还是后来接任会长的12年,始终全身心投入张謇研究会工作。 以《张謇研究》为阵地,展示学术研究成果。海门的《张謇研究》是全国最早的张謇研究专业读物,坚持每季出版,至今已72期。2010年为迎接世博会在上海召开,我发动会员开展专题研究出了《张謇与世博》特辑,将张謇组织2次参加世博展,颐生酒、沈绣荣获世博金奖历史再次展示,并与沈绣研究会的“温家宝总理视察叠石桥家纺”等20件新作及叠石桥家纺公司的产品,三家合作联合打进世博盛会参展。我向章开沅教授说:“这是我们基层研究单位的农家菜,请多赐教。”他说:“农家菜也是好菜,必不可少。我经常收到你们刊物,看了挺好。从内容看比较实在,是史料积累、学术研讨和感悟三大块。将来到了10年的时候,可以出专集。”张绪武先生每期必看,评价说:“是跨越南通的研究”“办得好,希望坚持下去,越办越好。” 以研究为抓手,开展各种学术研讨活动。2006年11月南通大学举办第四届张謇国际学术研讨会,有人向我提议:“根据你们研究活动的发展声势,下届可在海门办。”我们研究会很年轻,一个县级市办这么高大上的研讨会谈何容易?思前想后,我们觉得只要领导支持就没有办不了的事。第二天就相约南京大学倪友春教授等专家学者连续两晚在宿舍商议。会后研究会领导班子讨论,精神振奋,拟定方案上报一试,获得时任海门市委书记曹斌、市长姜龙高度重视,通知我在市委常委会上直接汇报后,获得一致通过,并上升到市的层面,由副市长王拥军分管,研究会具体操办。王市长带我一起向中国史学会、南京大学及张绪武先生申报获准。会议方案几易其稿,后向国内外发出论文征集及邀请,大量论文的落实、评审、确定与会人员、参观景点准备、晚会演出等诸多具体细致工作要做,我还得采访赶写出版《潮流——张謇在海门》为会议材料。临近会期2个月,与市金花节办公室合并办公,日以继夜冲刺筹备各项会务,经2年紧张筹备,2009年4月18日第五届张謇国际学术研讨会在海门隆重召开,200只同声翻译耳机齐刷刷戴上,并组织参观海门景点、张謇铜像和中国近代垦牧第一滩、堤闸碑揭幕仪式,晚上张謇文艺专场演出。这是海门历史上第一次国际盛会,外宾之多、规格之高、人员之广、活动内容之丰富都超越历届,开幕当晚央视国际频道向全球播放。 我们还走遍大江南北走访寻踪张謇足迹,拍摄了《开拓者——张謇》专题片4集,获得省电视节目奖;举办了张謇与王宾、张謇与沈敬夫、张謇与王清穆、纪念沈寿来通授绣一百周年等张謇专题研讨十余次;外出参加上海纪念孙中山、河北南皮县张之洞、浙江龙泉市龙庆桥落成及南通各种有关张謇研讨活动;出版了《张謇语萃》《十年踪迹十年心》及各类论文集等10册之多。深入研究张謇,广泛宣传张謇,三厂群众说“张謇被炒得活转来了”。 以服务中心为宗旨,将研究成果及时转向社会。研究历史是以史为鉴,古为今用,研究张謇当为党和政府中心服务。研究发现张謇为治病、赈灾、访友、乘船赶考走出海门,有记载的就有18次沿圩角河去江边圩角港镇。为打造海门城市名片,城区应有条张謇大道,2004年研究会通过多种途径提出建议。到了2007年,我又向市委建议,建造张謇大道作为城市标志,时任曹斌书记、姜龙市长高度重视,一年建成通车。2009年,海门日报发表了我的《张謇大道赋》: “天降一条玉带,地亮一把巨剑。张謇大道,直指长江。江海之门,蔚然一景。道自张謇而来,人具百年史话。乾隆年间……南端港口小镇圩角,北首茅镇厅治县府。圩角河通航两镇,沿河路联结城乡。……啬公一生奔波,此路数十来回。状元恩泽家乡,后人怀念啬公。民众建言一纸,书记批示市长主办,决策尊顺民意,开建张謇大道。北起老城,南至大江,道河并行,建景水边。纵贯十里长街,新城中轴干道。面宽一百米许,八车左右同行。绿带五条分隔,人行两侧氧吧。二零零八,日以继夜,紧张施工,全线通车,建设城市形象;二零零九,绿荫成林,高楼春笋,文化配景,推动城市南进。张謇名人文化,海门城市标志。晨曦鸟语花香,黄昏华灯溢彩。壮哉,远近千里罕见;美矣,东西南北唯一。崎岖泥泞小道,啬公足迹重重。当年坍江,草棚小径;今日石壁,新城大道。学习继承弘扬,张謇精神如虹。謇创全国模范县,吾辈全面小康市。海纳百川,强毅力行,天地翻复,告慰先君。忆往昔,百年探索救国路;看今朝,盛世正圆强国梦。” 将张謇研究与当今社会发展结合,我写了40余篇论说文;举办了“张謇与沿海开发学术研讨会”;参与央视拍摄《张謇与颐生》《大海之门状元足迹》等4个张謇专题片向海内外播出;联络组织中国散文家采风团采风张謇文化;将张謇与沈敬夫的布、王个簃的画、沈寿的绣史料为家纺博物馆填补历史空白;亲自参建沈寿园、沈绣研究会、叠石桥张謇铜像;建议建造了海中弘謇园、证大中学赵亭及张謇教育业绩展;拟写张謇堤闸碑、中国近代垦牧第一滩碑文;协建大东博士园张謇文化,打造“大东博士村”;参与张謇故里景点研讨;牵线策划上海画家、雕刻家赵启明父子创作捐赠作品……尽力为海门事业添砖加瓦。 领导的高度信任重视,会员们精诚合作支持,使我12年张謇研究会工作做成了一点事,研究会获得了4A级社团的集体荣誉,也结下了我与战友的深情厚谊,使晚年生活更充实富有意义。
期望 按照国家关于原公务员领导干部不再担任社团组织领导职务之规定,2015年1月13日,我辞去了研究会一切职务。不在其位不谋其政,我转入了海门非遗文化研究开发,但张謇研究情愫依存,仍寄以厚望。 张謇研究任重道远。20年只是历史长河之一瞬。前期的研究成员都是原机关退休老干部及教育、文化界老同志居多。如今已是中青年为主体,文化程度全面提高了一个档次,徐俊杰等一批精通古文功底厚实的同志加入,后继有人。新一届研究会尊重老会员,发展新会员,老中青结合,《张謇研究》质量飚升,沙龙活动生机勃勃,一代更比一代强,令我为之兴奋。张謇研究任重道远,队伍建设是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证。张謇研究者当始终坚持以张謇精神研究张謇,发扬刻苦精神、钻研精神、奉献精神,将研究的深度、宣传的广度、开发的力度、弘謇的程度、成果的丰度不断推进,为全国张謇研究争作新贡献。 毛泽东主席说:“研究的目的全在于应用”。叶剑英元帅说“理论愈多接触实际问题,愈敢接触实际问题,理论就愈加彻底,愈能掌握群众,愈易变成物质力量。”章开沅教授为海门张謇研究会《十年踪迹十年心》一书题词“学习张謇,建设海门”,进一步明确了张謇研究的目的方向。以研究为中心,将研究成果及时转化,变无形为有形,为海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的全面现代化建设服务,是研究会义不容辞的职责。张謇研究从书本而来,又跳出书本,将论文写在大地上,将研究成果输进各行业,将张謇精神成为社会发展推进器。 2020年习近平总书记来通对张謇高度评价后,进一步点燃了全国的张謇热,学习张謇掀起新高潮,研究张謇进入新阶段,以企业家为龙头带动着各界研究弘扬张謇精神,无疑对张謇研究会也提出了更高要求。研究会更应紧紧围绕党和政府中心,开创张謇研究新局面,成为资料库、点子库、加油库,为各行各业学习弘扬张謇精神提供教材、教员和课堂。作为决定地位,希望研究会进一步加油努力,不断增强研究会战斗力、影响力、生命力。 (作者系南通市海门区张謇研究会原会长)
文章分类:
征文选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