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地之大德曰生”——张謇核心理念的四个层次 /蒋建民66
“天地之大德曰生” ——张謇核心理念的四个层次 蒋建民 关于张謇先生创办纱厂以“大生”命名,一致的说法是出自《周易》。 “一致”之中,又有两种。有“点到为止”的。如华东理工大学卫春回教授在《张謇评传》中说,“创办纱厂……取名大生,则是根据《周易·系辞》‘天地之大德曰生’而定,以示为人民解决生机的理想。”[1]史学泰斗章开沅先生在《张謇传》中写道,张謇“筹划在通州城北唐家闸一带水陆近便之处建厂,取名大生。厂名的寓意是‘通商惠工,江海之大;长财饬力,土地所生。’也就是儒家所服膺的一句名言:‘天地之大德曰生’。”[2]中央电视台2018年7月播放的6集纪录片《张謇》中有一段解说词:“经过实地考察,张謇将工厂的厂址选定在通州唐家闸镇,并为纱厂取名‘大生’。这个名字来自《易经》‘天地之大德曰生’。他希望自己创立的纱厂能够实现济世救民的初心。” 也有进一步“追问”的。如,南通博物苑赵鹏先生在《状元张謇》中写道,“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四月,经过重重挫折的纱厂终于在南通唐闸镇建成投产。张謇以《易经》‘天地之大德曰生’意取名大生纱厂。对于厂名的涵义,他在日后与友人的交谈中解释道,我们儒家,有一句扼要而不可动摇的名言‘天地之大德曰生’;这句话的解释就是说一切政治及学问,最低的期望,要使得大多数的老百姓,都能得到最低水平线上的生活……我早已想到,假如我到北京做官,当然一事无成。后来张之洞把纺织机器运到南通,要求我组织公司,我接受此机器之后,即以大生两字命名,就是天地之大德曰生的涵义。而现在要扩充盐垦,亦不离此宗旨。换句话说,没有饭吃的,要他有饭吃;生活困苦的人,使他能够逐渐提高。这就是号称儒者应尽的本份。”[3] 赵文所说的“友人”即张謇的挚交刘厚生,这段话的原始出处是刘厚生的《张謇传记》。张謇视刘厚生为知己,这段关于“以大生两字命名,就是‘天地之大德曰生’的涵义”的谈话应该是真实可信的。 《周易》又叫《易经》《易》,分为《经》《传》两部分。《传》,又叫《易传》《易大传》。通常认为《易传》为儒家鼻祖孔子所作,而“天地之大德曰生”便出自《易传·系辞下》。完整表述为:“天地之大德曰生,圣人之大宝曰位,何以守位曰仁,何以聚人曰财。理财正辞,禁民为非曰义。”用现在的话讲就是:“天地最大的德泽是化生万物,圣人最宝贵的是守住位子,通过聚拢人心来守位,通过创造财富来聚人。管理财物,端正言行,禁止民众为非作歹便是道义。以此判断“大生”出自“天地之大德曰生”,应该没有错。 其实,《周易》中已有现成的“大生”。《周易·系辞上》:“夫乾,其静也专,动也直,是以大生焉。”意为:乾代表纯阳刚健,静止时专一含养,变动时刚直不挠,能够壮大无数生灵。 怎么理解呢?有现成的“大生”不用,而从“天地之大德曰生”中提取。或许,张謇先生觉得“天地之大德曰生”(化生万物)的涵义比“大生”(壮大生灵)更为丰富、更为契合他的心路历程。所以,在与刘厚生的谈话中,他两次提到“天地之大德曰生”并用其解释纱厂和盐垦,显然是经过深思熟虑的。 张謇先生不仅用“天地之大德曰生”来解释大生纱厂厂名、解释扩充盐垦,之后张謇所创办的其他企事业,都没有离开这一宗旨。多少年来,张謇先生一直在秉持这句“不可动摇的名言”;一直坚守着“儒者应尽的本份”。 可以说,“天地之大德曰生”已与张謇的整个人生和事业融合在一起,并逐渐演变为他的核心理念。概言之:“天地之大德曰生”是张謇的人生宗旨和世界观,是张謇之“道”,也是最重要的张謇精神,或曰核心理念。 为了叙述方便,我们将张謇的核心理念列了个图表,供大家参考。 简释如下: 第一个层次(思想渊源):《周易》(以《周易》为代表的中国哲学经典)。 为什么是《周易》呢?因为孔子分明说过,“《周易》的道理已经达到至善至美了!《周易》是圣人用来崇尚其道德,扩大其事业的。”(《周易·系辞上》,“子曰:‘《易》其至矣乎!夫《易》,圣人所以崇德而广业也。’”)毋庸置疑,《周易》已成为张謇先生最重要的思想渊源。为什么要在《周易》后面加括号呢?因为除了《周易》,还有《礼记》等。他在1922年欢迎美国哲学家、教育家杜威来通讲学的介绍词中有言,“中国讲哲学之最古者,莫如《易经》;其次则《礼记》亦有所发明。”[5]另外,清初顾炎武、黄宗羲、王船山等儒家的经世致用思想对张謇也有一定的影响。
第二个层次(核心理念):天地之大德曰生。 把这句话断开来或许更好理解:天地之大德,生。“生”是什么?乃天地之大德,也是《周易》的核心理念。《周易·系辞上》:“富有之谓大业,日新之谓盛德,生生之谓易。”意思是说,广泛拥有宇宙间的万物叫做宏大功业,日日更新不断增善叫做盛大美德。天地阴阳生生不息地转化叫做变易。关于“生生之谓易”,通常认为是生生不息、循环往复、创新变化之意;也有学者把生生之谓易的“易”加了个书名号,直接等同于《周易》。如“生生之谓《易》,说明《易》就是生生。”[6] “天地之大德曰生”亦即《周易》的核心理念,《周易》中还有诸多表现。譬如《周易·坤卦第二》中的这段话:“万物资生,乃顺承天。坤厚载物,德合无疆。含弘光大,品物咸亨。”余秋雨先生的最新解释是:“至善至美的坤元,万物依赖着她生长,她又秉承着天的意向。她宽厚地承载着世间之物,以德相合无可限量。她含育一切,恢宏光大,种种品物都广受滋养。”[7]以写散文而出名的余先生,解释起《周易》来也头头是道。著名哲学家张岱年先生认为,“天下之大德”,生的本意是创造。承认“生生之谓易”,就是把世界和人生都看作不断创新的过程。[8] 关于“天地之大德曰生”的解释,我还是比较欣赏方东美和李泽厚的观点。 当代新儒家代表之一的方东美,在《中国人的人生观》中指出,“《周易·系辞大传》的作者更深知乾以大生,坤以广生,故合而言之,称颂天地之大德曰‘生’,像老子、庄子和列子所说的‘道’,也显然是生天育地,衣养万物的母体。”[9]在方先生那里,大生+广生=天地之大德曰生。 著名哲学家李泽厚在《中国古代思想史论》中认为,“《易传》把这种有深厚根基的‘天人合一’的传统观念和情感,在荀学的基础上构造成一种系统,其中最重要的精神正是‘天地之大德曰生’。这已经不是荀子外在自然的‘天’,但也不是孟子内在主宰的‘天’。它是外在的,却又具有道德品格和感情色彩……变成了这样一种既理性又情感的哲理世界观。”[10] “英雄所见略同”。无论是张謇的“不可动摇的名言”和“宗旨”,还是方东美的“道”和“衣养万物的母体”,抑或是李泽厚的“最重要的精神”和“既情感又理性的哲理世界观”,都有一个共同的指向——天地之大德曰生。 最近,我发现过去很少出现在公众视野的“天地之大德曰生”,现在竟然也颇受青睐。有人出书或写文章直接便拿来做题目。不久前,我在凤凰书城看到一本《天地之大德曰生——张謇与张氏家风》,全书共7章,仅第五章“治家训诫”和家风有关,别的则和已出版的写张謇的书大同小异。还有,中华读书报2020年11月4日的“思想文化周刊”上有一篇文章《天地之大德曰生——也说卡森的身份》,是对环境保护作家【美】蕾切尔·卡森著作的书评。这两则以“天地之大德曰生”为题目的著述,其内容与标题似乎关系不大。以前很小众化的语汇,现在居然也时尚了。这自然是好事。 第三个层次(基本范畴):大生、广生。 大生和广生是《周易》里一对极为重要的逻辑范畴。《周易·系辞上》中讲道,“夫乾,其静也专,动也直,是以大生焉。夫坤,其静也翕,其动也辟,是以广生也。广大配天地,变通配四时,阴阳之义配日月,易简之善配至德。” 今译:乾象天,天的明显表现为春夏秋冬。“其静也专”,是指一年之冬;“其动也直”,则指春夏秋三时。直是直往无前,不受干扰。乾代表纯阳刚健,静止时专一含养,变动时刚直不饶,能够壮大无数生灵。坤象地,地的最明显的表现是四时的成长和衰枯。“其静也翕”,指冬天闭藏;“其动也辟”,则是指春夏时节发生发展。象征柔顺敦厚的坤,静止时收敛深藏,变动时广开展布,能够生成宽厚的气质。因此,易理中的宽柔刚大与天地形象一致,变化通达与四季循环类同,阴阳交替之意与日月情态相当,平易、简约的美善与至高无上的德行相配合。[11] 概言之:大生,代表着乾、阳、天;广生,代表着坤、阴、地。有了大生和广生,乾坤、天地、阴阳乃至整个世界都有了。 第四个层次(理论与实践):大真、大善、大美(大生的3个子项)和实业、教育、慈善(广生的3个子项)。 大生所对应的3个子项:大真,实事求是,即科学态度之真,是张謇先生的世界观;大善,辩证思维,即思维方法之善,是张謇先生的方法论;大美,以人为本,即人格德行之美,是张謇先生的价值观。[12]如果说,大生的3个子项大真、大善、大美侧重于理论层面的话;那么,广生所对应的3个子项实业、教育、慈善则着重于实践层面。 关于实业、教育和慈善等公益事业的发展,张謇先生有过许多这方面的论述。如,“举事必先智,启民智必由教育,而教育非空言所能达,乃先实业。实业教育既相资相成,乃及慈善,乃及公益。”[13]“知识之本,基于教育,然非先兴实业,则教育无所资以措手,故目营心计,从通海最优胜之棉产始,从事纱厂。”[14]“吾通因世界之趋势,知文化必先教育,教育必先实业,于清光绪二十二年(1898年)因南通棉产著名,首先创设大生纺纱厂。二十八年,创立师范学校,以为普及教育之基础……乃注重卫生,设立医院及医校。更进而有图书馆,有博物馆,有气象台。此南通已成立之文化事业也。”[16]等等。 实业与教育取得显著成果后,张謇便着手做各项慈善公益事业。自1904年起,经过10余年的努力,张謇办起了育婴堂、养老院、贫民工场、栖流所、残废院、盲哑学校、医院等一批慈善事业,以及博物苑、图书馆、公共体育场、军山气象台、五公园、更俗剧院等一批社会公益事业。使得偏居一隅的南通成为闻名遐迩的“模范县”。百年之后,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南通,称赞张謇“在兴办实业的同时,积极兴办教育和社会公益事业,造福乡梓,帮助群众,影响深远,是中国民营企业家的先贤和楷模,其中也重点强调的张謇慈善事业的独特价值。” 以上所论张謇核心理念的四个层面,很不成熟,期待得到学界同仁的赐教与商榷。思想的火花,是需要碰撞的。我真切地希望:南通张謇研究的学术氛围越来越活跃,研究成果越来越多、越来越好! (作者单位:南通市社科联)
注释: [1]卫春回《张謇评传》,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第45页; [2]章开沅《张謇传》,中华工商联合出版社,2000年,第79页; [3]赵鹏《状元张謇》,中华工商联合出版社,2000年8月,第24-25页; [4]刘厚生《张謇传记》,上海书店1985年据龙门书局1958年竖排版复印,第251-252页; [5][13][15]李明勋,尤世玮主编《张謇全集》④,上海辞书出版社,2012年,第462页、第468页、第205-206页; [6]金景芳著,吕绍纲整理《周易讲座》,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9年,第33页; [7]余秋雨《周易简释》,北京联合出版社,2021年7月,第31页; [8]王充闾《国粹——人文传承书》,北京大学出版社,2017年,第190页; [9]《方东美集》黄克剑,钟小霖编,群言出版社,1993年12月,第176-177页; [10]《李泽厚十年集》第三卷上,安徽文艺出版社,1994年1月,第123-124页; [11]孔颖达等注疏《名家批注周易》,黄山书社,2016年,第307页; [12]蒋建民《大真 大善 大美——走进张謇的哲学世界》,南通纺织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3期; [13]李明勋,尤世玮主编《张謇全集》第3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2年,第17页。
文章分类:
说论纵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