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謇与蓬莱 /黄 波15
来源:《张謇研究》2024年第2期(总第77期)网址:http://zhangjianyanjiu.com 张謇与蓬莱 □ 黄 波
蓬莱,古又称登州,现属于山东省烟台市,由唐至清一直是胶东半岛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中心。人文底蕴深厚,自然风光独特,加之“八仙过海”的神话传说脍炙人口,被誉为“人间仙境”。1880年冬,因中国海防吃紧,驻军浦口的吴长庆调补广东水师提督,奉命帮办山东防务,庆军移六营驻山东登州、黄县。张謇作为吴的幕僚,随军前往蓬莱,从此与蓬莱结下了不解之缘。 张謇对蓬莱的印象。蓬莱地处渤海前哨,扼守京津门户,海面非常宽阔,历为海防要地。张謇“仰高临空,沧波弥漫,极想乎万里之外,渤碣澹淡,可抚而有”。[1]在蓬莱,张謇没有沉迷在其光怪陆离的神话传说中,他认为,秦始皇、汉武帝曾来此求仙访药确有其事,但其他传说则是荒渺不经的。“蓬莱故黄地也。秦汉之盛,其君之辟四夷而求神仙者,尝遵幸焉。遗闻轶事,荒渺不经之说,后世好奇之士,往往犹喜称之。”张謇到蓬莱后,西方人建的教堂高耸入云,给他留下了深刻印象。“睋若蜚楼崇观,相望乎云表,则泰西人之所建教堂,崒焉出乎一邑之中也。”[2]这个教堂,今位于蓬莱画河西侧,过去被称为“登州圣会堂”,是美国南浸信会传教士高第丕夫妇于清同治十一年(1872年)所建,原为美式建筑,由礼拜堂和钟楼联体构成。张謇对基督教的态度较为亲近,而反对太平天国的反孔排孔思想。张謇认为,蓬莱民风淳厚,老百姓未陷入太平天国的“异端邪说”中去。 张謇与蓬莱县学宫。蓬莱自古文风甚盛,清代设有府学、县学和大东、瀛洲等6处书院。学宫即学校。蓬莱县学宫始建年不详,明、清两代经几次搬迁,清道光年间迁至府学东,光绪六年(1880)重修。张謇《重修蓬莱县学宫记》即写于此时。当时蓬莱县学宫学额情况是廪膳生、增广生各20名,岁试取文生20名,武生15名,于清末废。通过《重修蓬莱县学宫记》可知,重修后的蓬莱县学宫焕然一新,“焕而穹,其堂若庑,具修以饬”。张謇经过打听,得知是蓬莱县令江瑞采负责修建的。同时可知,近年有人认为蓬莱县学宫是吴长庆倡修的观点并不确切。张謇撰写此文,阐明了教育的重要意义,即倡导孔子的儒家思想。 张謇与登州启喑学馆。1887年(光绪十三年),中国第一所聋校登州启喑学馆(今烟台市聋哑中心学校的前身)由美国传教士、神学博士查尔斯·罗杰斯·米尔斯牧师和他的继室夫人安妮塔·E·汤普森共同创办于蓬莱。1898年,米尔斯夫人将学馆迁到烟台。师资培训是米尔斯夫人对中国聋教育的一大贡献。学校多次组织师资培训班,免费给那些想来学校学习的听力正常的年轻人提供指导,以便他们在其它地方开办学校。启喑学馆为张謇创办的盲哑学校提供了重要的师资培训。1911年,张謇筹建盲哑学校,他认为建立盲哑学校的第一要务是要解决师资问题。这年的闰六月,张謇在乘船路过烟台的时候,专门登岸去启喑学堂,重点考察教学设施、办学师资。1915年6月16日,张謇署名《招愿习盲哑教员者启示》,拟招盲教员二人,遣就学于烟台。由此可见张謇对启喑学馆的看重。张謇还向米尔斯夫人提出派员培训的请求。最终米尔斯夫人接受了张謇先生的请求,派毕庶沅先生于1915年10月到南通州帮助通州狼山私立盲哑学校培训8名教师[3]。 张謇与蓬莱阁。蓬莱最著名的景点自然是蜚声中外的蓬莱阁。张謇对蓬莱阁十分偏爱,在日记中多次提及。如张謇在日记中记载,一八八二年九月初九,与方铭山、杨海楼游蓬莱阁。张謇遗留的诗词中,以蓬莱阁作为标题的有两首。一首是应朝鲜官员李浣西求,写于1882年九月初五日《蓬莱阁感事》。当时张謇随吴长庆出征朝鲜,平定壬午兵变后返回的途中染病,在蓬莱休养。“忆蓬莱阁与浣西谈,浣西坚索诗,且谓诗犹说话,无妨径写,感其意,有二律示之,所以感事也。”[4]内容如下: 金宫银阙照东瀛,画角朱旗汉将营。去日楼船通海市,归来槲叶满山城。 中郎拜职勋资盛,上将筹边画诺轻。辛苦至尊爱社稷,年年征调朔方兵。 这首诗描述了自己从蓬莱出发前往朝鲜时看到海市蜃楼,平定壬午兵变返回蓬莱后,已经是满城的槲树叶了。全诗有点边塞诗的风格,表达了一种战斗豪情和昂扬的时代风貌。 另一首是同年九月二十四日所写的《驻军蓬莱阁呈节使》: 天子防边赐节旄,将军横海肃铜刁。楼台蛟蜃含秋气,宫阙金银向碧霄。 此地旧邻周肃慎,当时谁数霍嫖姚。微闻玉帛方修好,却倚危阑日听潮。 章开沅在《开拓者的足迹》里曾引用了这首诗,想象张謇“在风景佳妙的蓬莱阁上凭栏远眺,但见海涛汹涌,水天相连,心事浩茫,感奋不已”。 张謇与蓬莱两位著名将领。蓬莱历史上人杰地灵,名人辈出,特别是先后诞生过两位著名的将领。明代民族英雄戚继光(1528—1588),以蓬莱水城为中心进行了一系列海防建设,在抗倭的战斗中立下赫赫战功。戚继光生于蓬莱、逝于蓬莱,戚继光故里今天是蓬莱的一个著名景点。张謇对戚继光评价很高:“有明中叶,日人寇我海疆,蹂躏所被,蓬莱居其一。而大将戚武庄挺生其县,英智坚毅,创新战阵,卒与俞大猷辈屡战屡捷,驱凶狡而平大难。”[5]戚继光的边防思想给了张謇以启示,1886年,张謇参加科举考试,在边防部分的答卷中,引用了戚继光有关论述。1921年,张謇撰写《重修曹公祠碑》,又把戚继光与南通本地的曹顶相提并论。另有一位枭雄吴佩孚(1874—1939),字子玉,他十分崇拜同乡的戚继光,将戚继光字“佩玉”拆开,便成了自己的字号。张謇与吴佩孚多有交往,吴佩孚对张謇亦很尊重。吴佩孚曾寄给张謇一幅戚继光的临摹画像,由此张謇知道了吴的志向。张謇在《赠吴将军入鸡公山序》中,写到自己当年在蓬莱阁眺望莽苍的山海,抚今追昔,必有人继戚继光而起,给予在第二次直奉战争中失败的吴佩孚抚慰。“在张謇内心,吴佩孚应该是一个可以听他一点意见的‘开明军阀’”[6]。 张謇与蓬莱幕友。张謇是亲友“组团”去蓬莱的。同样作为吴长庆幕僚前往登州的还有张謇的好友海门周家禄、泰兴(当时属于通州)朱铭盘,三人都是江淮五才子,都在蓬莱留下了优秀的诗文篇章和作品。张謇、周家禄、朱铭盘皆是老乡,皆为布衣而依人作幕,共同远赴他乡面对陌生的风土人情,还曾一起援护朝鲜,度过了一段寒冷而又艰苦的日子。他们志趣相投,吟诗唱和,互相照应,友谊得到升华,也是文坛的佳话。 张謇在蓬莱前后共计有一年多的时间,这里是张謇游幕生涯的重要一站,他展示了才干,提升了声望。历史学者许纪霖指出,“中国最优秀的人才都是南人北向、北人南向,兼具南方人的细腻和北方人的宏大”。南人张謇北向蓬莱,这是他人生事业旅途首次涉足北方,他感受、融汇了粗犷的北方文化。同时,蓬莱是山东最早受到西方文明浸润的地方,张謇在蓬莱接触到的西方文明,与他后来开创的事业有何关联,还值得进一步探讨研究。 (作者单位:本会)
参考文献: [1] 李明勋、尤世玮:《张謇全集6》,595页. [2] 李明勋、尤世玮:《张謇全集6》,35页. [3] 转引自张梦彤:《烟台启喑:传入聋童心中的声音——烟台启喑学校的发展研究》. [4] 李明勋、尤世玮:《张謇全集8》,182页. [5] 李明勋、尤世玮:《张謇全集6》,595页. [6] 庄安正:《张謇与近代百位名人》,第9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