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门张謇研究会
收藏本站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难忘的张謇故乡行/项锦熙

217
作者:项锦熙来源:海门市张謇研究会网址:http://zhangjianyanjiu.com

难忘的张謇故乡行

□ 项锦熙

我怀着对张謇先生的崇敬之情,于4月1日至3日对张謇先生的故乡海门市和张謇事业的开拓发展地南通进行了一次粗略但难忘的参观考察。短短的三天里,亲眼目睹了海门和南通现存的张先生所办事业的遗址,虽属走马观花,但印象深刻,感触良多,受益非浅,也了却了自己多年的夙愿,倍感欣慰。

一、印象深刻的海门市张謇研究会学术沙龙

4月1日上午10时,我准时到达海门市解放中路477号张謇研究会,研究会的高广丰会长一行热忱地迎接了我,使我产生宾至如归之感。

当日是四月的第一个星期日,正值海门市张謇研究会例行的一月一次的学术沙龙。我们互赠了图书资料后,即有幸参加了学术研讨。当天出席沙龙的人员共15人,来自海门市各行各业,既有中学历史教师,也有公务员,还有社会学者,参加研究会学术沙龙的人员,从职业和行业上看,表现出多样性和广泛性,能够看出张謇研究在其家乡有着深厚的群众基础;从参加者的年龄分布上看,体现出海门市张謇研究会对队伍年轻化的高度重视,也让人感受到张謇研究在其家乡充满了勃勃生机。

高广丰会长对我做了介绍后,我们互动起来。话题自然引到了张謇和卢作孚的比较上。

卢作孚先生和张謇先生都是被毛泽东誉为中国近代实业史上不能忘记的人物,他们都经历过实业救国、教育救国的艰辛探索,都是致力于开发矿产资源、兴办社会福利、造福桑梓的社会活动家。

我在发言之前首先表达了自己此行第一站来到海门——张謇先生的故乡,就是要到这片诞育了伟人的神奇土地上亲眼看看,近距离感受张先生百折不挠的创业精神,了解张先生所办的事业。

接着我简要介绍了卢作孚的生平和他创办的民生公司的发展历史,在抗日战争中为国家民族所作出的重大贡献和牺牲,以及新民生公司重建的历史背景和概况。

由于我的介绍,卢作孚与民生公司的有关问题激发了大家的学术兴趣,我则不揣浅陋,试着给予回应。经过热烈地讨论,使这次沙龙活动变成了一场饶有兴味的沿海与内地的学术互动。

参与了海门市张謇研究会的学术沙龙,使我特别感受到:海门市作为一个县级城市,十余年如一日地坚持每月组织一次张謇研究学术沙龙活动,风雨无阻,并且参加的学者老中青结合,学术氛围浓郁,这在全国是很少见的,十分难能可贵。这既是对海门市历史文化优良传统的继承,也是海门张謇研究队伍文化责任感的体现。

海门市张謇研究会对本市历史文化资源的高度重视、对本市文化建设的前瞻性思考、大力推进研究队伍年轻化和专业化而采取的系列措施,给了我深深的启发,值得我们重庆地区卢作孚研究机构学习和借鉴。

下午在张謇研究会领导老师的安排和陪同下,我参观了位于海门市常乐镇的张謇纪念馆。

纪念馆占地33亩,是一所江南园林式建筑,始建于上世纪80年代,1988年被列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纪念馆前为文化广场,前国家主席江泽民同志题写馆名,馆内有照壁、文化长廊、状元亭,纪念馆的主体建筑是一幢面积为3000平方米的两层大楼。大楼的建筑平面呈“H”形,外立面青砖白缝装饰,灰色平瓦盖顶,民国建筑风格。大楼内部装饰既有民族元素,又体现出欧式风格。展示材料共分出生成长、实业救国、教育兴国、社会事业、纪念研究五个部分。

海门市张謇纪念馆完整地反映了张謇先生的生平、仕途经历、所创事业的概况及对地方开拓发展的贡献和历史性影响,一路参观下来,使我更深刻地感受到张謇的崇高风采和人格魅力,收获良多。

二、风景如画的南通濠河风景区

参观完海门市张謇纪念馆后,我立刻马不停蹄赶往南通。南通是张謇先生所创各项社会事业的集中区,也是我计划中重点参观访问的目的地。经过约40分钟的车程,顺利抵达了南通市张謇研究中心。有幸拜会了张謇研究中心的副会长张廷栖教授。张教授身兼多职,德高望重,是原南通大学教授、校宣传部部长,也是南通市历史文化保护项目建设工程指挥部顾问,为南通文化资源的保护和传承做出了突出贡献。张教授热忱接待了我,当晚推荐我乘座游船,夜游濠河。从游船导游口中了解到:南通市濠河风景区,位于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南通的中心,是国内保存最为完整的古护城河之一,史载后周显德五年(公元958年)“筑城即有河”,全长10公里,水面1040亩,最宽处215米,最窄处仅10米。整个濠河曲曲折折,迂回激荡,呈倒置的葫芦形状,环抱老城区,形成了“水抱城、城拥水,城水一体”的独特风格,素有“江城翡翠项链”之称。

濠河风景名胜区是集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于一身的环城敞开式旅游景区。1993年被江苏省政府批准为省级风景名胜区,1995年被江苏省政府列为江苏省第一批历名文化保护区,1998年被命名为省级文明风景区,2002年荣获江苏省人居环境奖,2005年荣获“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2012年被评定为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

濠河沿岸古迹众多,亭台楼榭点缀其中,长廊步道蜿蜒两侧,灯火倒影,波光粼粼,令人恍入太虚仙境。东南西北中五大公园沿河分布,这些均应归功于近代南通的开拓者张季直先生的建设经营,特别是在近百年前,张先生在濠河两岸亲自规划了五个公园,才使今天的南通人民能享受到如此美妙的城中美境。经过约40余分钟的游程,让我体验了一种“城在水中座,人在画中游”的美妙境界,感受到一种优美的自然环境和厚重的人文历史相结合的动人魅力。

濠河是南通之眸,南通之肺。南通是一座文明之城、博物馆之城、平安之城、教育之城、纺织之城,这一切的光环均与张謇在百年前所开创经营的事业有关,后人继承了张先生的事业,也享受着张先生留下的福祉,南通的近代发展足以证明“前人栽树,后人乘凉”的道理。

三、底蕴丰厚的工业遗产地唐家闸

唐家闸——我国近代工业遗产地,也是南通辉煌时代的标志。它既承载着深厚的历史底蕴和丰富的文化内涵,是江海文化的个性特色,也是南通城市的魅力所在,它的价值无法估量。

唐家闸的近代工业遗产具有厚重的历史价值。历经百年沧桑的唐家闸近代工业遗存,是张謇在南通30多年的实践中,以崭新的建设理念创造的中国早期现代化的一个典范,被称为“南通模式”的发源地。

张謇所创立的大生资本集团,曾是我国近代工业史上最早,且一度也是规模最大的民营企业集团,为民办工业做大做强起到过典范引领作用。唐家闸作为大生资本集团的诞生地,是了解近代南通民族工业创办、发展的最好的实物教材。

近代南通的城市建设,已被两院院士吴良镛为首的城市规划和建设专家学者们所论证:“张謇先生经营的南通堪称中国近代第一城”。之所以获得这样的评价是因为张謇对南通城市的规划和建设的理念最新、最先进:以近代工业为后盾,以工业建城为特色,唐家闸的工业遗址是它的根基之地。

4月2日,在研究中心成主任的带领下,我来到位于南通西北方向15里的唐家闸。

唐家闸又称唐闸,这里原是通扬运河之畔的乡间野渡,明成化二十年(1484)建筑石闸,故名唐闸。进入唐家闸,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大生纱厂旧址大门,进大门处即看到大生纱厂的标志性建筑——钟楼和大生码头牌坊。从带领我们的老师口中了解到,大生纱厂是中国近代遗留下来并仍在经营的唯一一个民族工业企业,十分难能可贵,誉之为近代民族工业的脊梁并不为过。

大生码头牌坊 大生码头牌坊是唐家闸大生企业集团标志性建筑之一,于1907年建于大生纱厂厂门外临河边上,该码头牌坊在文革期间被拆除,现在见到的是在原址按原型复建的,张謇的“大生馬頭”题字也是重新镌刻上的。

大生钟楼 建于1915年,距今已有103年。原为大生纱厂门楼。钟楼高10余米,上下5层,呈长方体状,第五层为钟室,钟面上四周看不到标明时间的罗马数字,每到整点,钟声悠扬,可为路远职工及时掌握上班时间提供便利。该楼2006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大生纱厂公事厅 建于1900年,系大生纱厂建成初期高层管理机构的办公楼。共两层,砖木结构,坐北朝南,面阔23.8米,进深14米。底楼大厅悬有张謇恩师翁同龢手书的对联“枢机之发动乎天地;衣被所及遍我东南”及其他文物字画。楼上有房5间,系张謇等人办公和住宿之处,庭院中央塑有张謇铜像。该厅2006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大生纱厂专家楼 建于1897年。因大生纱厂初期技术力量几乎空白,一切有关机械设备和生产技术方面的大小事务,完全依赖外国工程师汤姆斯和机匠忒纳。因而纱厂为他们建造了专家楼,面积共378平方米,坐北朝南,二层砖木结构。除享受专家楼待遇外,他们的工资常人也难以企及(是张謇的25倍)。该楼2006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大生纱厂南栈 建于1898年。中西合璧,砖木结构,拥有仓储面积11490平方米,仓库大门可容汽车进出。该栈房整体保存完好,栈库至今仍可使用。我们在参观时,工人正在搬运纱绽,叉车在仓库中自如进出。砖墙上还钉了许多长木条,对它们的作用我感到好奇,经过询问才知是历史保留下来的防止纱绽和墙壁上粘连的一种设施。

大达内河轮船公司 光绪二十九年(1903),张謇为了适应大生企业日益繁忙的运输需要,以清廷“谕旨”为依据,创办了“通州大达小轮公司”,即大达内河轮船公司。公司设总办事处于南通唐家闸,购置轮船、拖轮,专营江苏境内内江下河至镇江一带的客货航运。公司总理张謇,经理沙元炳。至1918年,增加到十余条航线,拥有轮船35艘,达到该公司业务量的最高峰。现尚存唐家闸北川桥畔公司的老办公楼一座,坐西朝东,为两层西式楼房,共8大间,整体保存完好,临河有码头遗址,勒石标记“大达轮船码头”。该建筑现为南通市文物保护单位。

南通大储堆栈打包公司 1817年,张謇、张詧、吴静仁、周扶九等和陈光甫合议发起建立南通大储栈,由总商会附驻棉检人员兼办原棉检验及打包业务,故定名为“南通大储堆栈打包公司”,于1919年正式营业。现尚存大栈房8座,中小栈房6座,均为中西合璧仓库建筑,清水外墙,坡顶硬山结构,大梁立柱均是由大生纱厂从美国进口的花旗松木料。储栈面积6000平方米。打包楼为三层楼房,砖混结构,面积700平方米。公司办公楼为二层砖木结构,中西合璧风格。配套功能设施遗存有公办用房、生活院房、消防室、岗哨亭等功能性历史建筑共计16幢、近百余间,以及大片露天堆场。大储一栈工业遗存布局齐全,功能分明,配套设备保留完善。四周环河,地形稳固,栈西沿通扬运河,有南北马路和运河码头,水陆交通便利,足见当初工程设计之合理。

以上我参观的唐家闸工业遗址,只是张謇先生大生工业代表性遗产的一部分,百年老镇唐家闸留下的遗产还包括复兴面粉厂、资生铁冶厂、广生油厂、大生织物公司、泽生水利船闸公司、大生纸厂等工业遗存;住宅遗址还包括围绕大生企业兴建的东工房,高岸街、老工房、南工房、新工房等;其他历史景观还有通扬运河两岸西洋风格的近代商业建筑群、近代储仓建筑群以及医院、公园、码头、菜场、船闸等全套社会服务设施。从工业遗产的完整性来看,唐家闸几乎囊括了国际上对工业遗产界定的全部内容与价值指标,它是见证南通工业文明与地方历史变迁的宝贵物质遗产,也是彰显南通个性、昭示南通精神的宝贵文化载体,是南通城市的魅力所在、特色所在、根脉所系。

四、人文荟萃的博物馆之城

沿濠周边当年张謇先生所创办的众多文化事业,现在大部分改建为博物馆,使南通成为名副其实的博物馆之城,4月3日,我继续沿着濠河游览:

张謇纪念馆(濠阳小筑) 濠阳小筑建于1917年,占地面积约1860平方米,建筑面积1200平方米,是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它的整体风格以中国传统的庭院式建筑为主,辅之以西方建筑装饰手法。濠阳小筑是一座富有中国传统特色的回廊式庭院住宅,沿用了中国传统建筑前厅后堂的布局。楼前还种植着张謇当年从五山移植过来的罗汉松。2003年在张謇诞辰150周年之际,南通市政府决定成立“张謇纪念馆”,以濠阳小筑为馆址,并拨款将院内的房屋修缮一新,并请江泽民主席写下了“发扬爱国主义精神?建设社会主义祖国”的题词。在各展厅内陈列的张謇先生的生平事迹,旨在弘扬其爱国爱家的思想及开拓创新的探索精神。

沈寿艺术馆 沈寿艺术馆建于1992年。位于原“南通县立女工传习所”(中国第一座刺绣学校)旧址。邹家华(中国人大副委员长)题写馆名。该艺术馆展示了中国近代刺绣大师沈寿的一组组历史照片和刺绣实物,并详细呈现了沈寿的艺术业绩及其弟子们的刺绣艺术精华。

特来克塑像 亨利克·特莱克(1890-1919),荷兰人。自荷兰水利工程专门学校毕业后,随父来南通从事水利工作。1916年受张謇聘请,任南通保坍会驻会工程师。三年间,主持设计施工大量防洪保坍、农田水利工程,特莱克对引进西方先进技术、治水安民、利水富民、实现张謇实业救国的夙愿贡献良多。后因公病逝,葬于剑山南麓,并在濠河旁为其树立铜像,取其所设计的水闸机械旧物,以资纪念。

伶工学社 1919年5月,张謇派专人去上海,聘请正在新舞台演出的欧阳予倩来通,请他筹建南通伶工学社。南通伶工学社是我国第一所新型戏剧艺术学校。张謇为学社董事长,其子张孝若任社长,欧阳予倩任学社主任兼管教务。目前该社成为南通市戏剧活动中心。

濠南别业(张謇故居) 濠南别业是张謇在南通时的主要住处,由著名建筑师孙支厦设计,建于1914年,共三层,是一座砖木结构的英式建筑。第三层上加一暗楼,气象轩昂,十分壮观。该建筑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张謇于1926年8月24日病逝于濠南别业,终年74岁。

南通钟楼 民国三年(1914年),张謇与其三兄张詧用南通潘氏捐给通崇海总商会的资金五千元,从上海买来巨钟,并在谯楼前建造了钟楼,建筑钟楼的目的是要市民养成守时、诚信的习惯。钟楼也是孙支厦设计,建筑风格上明显受西方影响。

除了参观以上博物馆和遗址外,我还一路参观了南通博物苑、南通城市博物馆、南通美术馆、文峰公园、文峰塔等文化设施。

南通作为博物馆之乡,还拥有全国闻名的珠算博物馆、蓝印花布博物馆、纺织博物馆、风筝博物馆、审计博物馆等等。如果把南通这座城市比作少女,濠河宛若少女脖子上美丽的项链。从20世纪初南通博物苑的一枝独秀,到今天富有特色的博物馆群,犹如少女美丽项链上的珍珠,散发出耀眼的光芒,为南通增添了更深厚的文化底蕴。

三天匆匆忙忙的参观访问,对张謇先生于家乡南通在实业、教育、市政、园林等方面的建设成就只能有一个大概的了解,要深入探索张謇先生的事业、思想、理念及发展的成功经验与路径,只有期待再次到访并作深入地学习研究。总之,张謇先生在百余年前所探索的南通建设模式体现着“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即使在现在看来也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模式。这一模式对我们今天正在走健康、绿色、科学的发展道路是有借鉴价值的,是值得吸取的精神财富和文化遗产。愿南通继承张謇先生所创造的精神财富和文化遗产,将南通建设得更加美丽,愿南通人民的生活更加幸福、和谐、自由、快乐!

(作者系重庆民生公司卢作孚研究室主任、《卢作孚研究》主编)

文章分类: 情系先贤
分享到: